青翠如黛、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一颗颗带霜的土李子压弯了枝头。
一大早,老糖发来微信:“李子成熟了,今年产量不高,早点来哟!”
重庆市梁平区老糖家,地处城边,海拔1100多米,我一年要去两三次。其实,去老糖家,不能说是奔着吃李子去的,更多的是馋着他家的坛子肉。
说起老糖的坛子肉,我咂巴咂巴嘴,肉香就飘进了鼻子。约上几个朋友,换上轻便的旅行服,登上小车,40分钟后我们便到了山上的老糖家。
老糖夫妇忙着办伙食,他俩是“烧火剥葱,各管一工。”我们则干我们的:捡香野生菌,拿一根棍子,在有浅茅草的地方挑挑找找;撬野蒜,备一把镰刀在李子树下一会儿就收获满满一篮子。当然还要在树下摆好姿势照相,在朋友圈里调侃“太阳出来照山岩,烧火老二站一排”云云。
不知不觉中,老糖扯着嗓子喊开了:“伙计们,别玩了,开饭了哟!”
听到吆喝,我等作蜂拥状,迈开大步,顾不得收拾家伙,奔着餐桌而去。
倒好苞谷酒,酸辣土鸡子、土制豆腐、野菜早已经端上了桌,但我最钟爱的还是糖氏坛子肉。
半个手掌宽、半肥半瘦的坛子肉是和着老盐菜炒的,颜色油浸浸、金黄金黄的。“拿着筷儿拈闪闪”感觉很好,但吃进嘴里更巴适,油而不腻,香软可口,真是浓得化不开的肉香记忆。
我们大快朵颐,人人能吃上四五块。朋友老李总结说:“这不愧是舌尖上的盛宴,每一口都是味蕾的奢华享受。”
坛子肉好吃,但制作工艺并不简单。老糖家的坛子肉其实是他的爱人——程嫂儿做的,绝对属“专利”。她家的猪是喂玉米、红苕、洋芋长大的。她首先尽量选半肥半瘦的土猪肉将其切成巴掌大的小块,洗干净后均匀抹上食用盐,码一天后挂上竹竿自然晾干。然后,支起大铁锅,加入熬好的大半锅猪油,待油温升腾后将肉块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之后捞起肉块装入备好的广口大瓦坛中,等油冷却至常温后将适量的猪油倒入坛中,再盖上盖子,严实密封至少一个多月发酵。
老糖家客人多,一年至少要做两大坛坛子肉才够大家分享。当然,我和朋友每次赴老糖家,大口吃完糖氏坛子肉后,都是及时足额付费后才驱车欢快而回。
前些年,勤劳的老糖夫妇种上了近200亩高山土李子、几亩地的糯玉米、一大片高山西瓜。成熟后,高山土李子青翠甜脆,糯玉米软糯香甜,大西瓜肉嫩甘甜,“甜”到了“亲们”的心里。而老糖家的农家坛子肉,更是口口相传,一时门庭若市。
看着一拨一拨的客人吃完坛子肉后咂巴咂巴嘴满意的样子,老糖夫妇一合计,干脆拿出了闲钱,装修了自家房子,请人题写了“贤者所怀虚若竹,圣人之气静如兰”的对联挂在家中,并增养了120多只农家跑山鸡,“筷乐农家”生态农家乐沐着春风应运而生。
“筷乐农家”被山城内外的顾客踏破了门槛,老糖家的小狗“球球”尾巴摇得嘿圆!
山城糖氏坛子肉有了诗与远方,香飘千里、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