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报国的另一种方式《少年读杜甫》:“诗圣”是怎样炼成的一生一事,万里归宗焦虑人生,用爱和解
第008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书生报国的另一种方式
《少年读杜甫》:“诗圣”是怎样炼成的
一生一事,万里归宗
焦虑人生,用爱和解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年读杜甫》:“诗圣”是怎样炼成的

王兆胜 王子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上学时,课本里的杜甫诗文总会配一张杜甫眺望远方的画像,看上去诗人似乎不太开心。有同学觉得背诗太枯燥,便给大诗人换了一张嬉笑的脸,再涂一身浮夸的华袍或战甲。当然,这是一种善意的恶作剧。

  多年以后,也许是因为我们读了更多书,了解了更多历史以及杜甫的生平,也许是因为在各自的人生旅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风雨和波折,我们再看到那幅杜甫像时,却再也笑不出来了。

  画中的杜甫微微仰头,面容憔悴,眉头轻蹙,双唇紧闭,神情凝重而忧郁。杜甫究竟在忧愁些什么?他可曾有过快乐的时光?

  而那份快乐,又是如何被岁月悄然偷走的?

  杜甫作为名门之后,也曾有过富足而自由的少年生活,“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他也曾意气风发,和好友游遍名山大川,饮酒作诗,纵马射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他也曾受到皇帝垂青,赢得文人至高的荣誉,“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

  既然如此,杜甫为什么不幸福、不快乐呢?

  是因为贵族名流大摆宴席,享受“御厨络绎送八珍”的奢华,穷苦百姓却在风雨中衣不蔽体、饥肠辘辘,不得不“城中斗米换衾稠”?

  是因为帝王好大喜功、将领昏庸无能,“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无数百姓子弟舍家为国,却在战场上白白牺牲?

  是因为天灾人祸不断,杜甫连亲人都无法守护,“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却还心系天下百姓,祈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还是因为大唐内忧未平,外患又起,“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杜甫有心为国尽忠,却贫病交加、报国无门?

  漫漫人生路上,杜甫的生存空间越发逼仄,心灵世界却愈加广阔。历经磨难,杜甫的灵魂光辉却更加璀璨。学识和智慧让他从天地万物中得到慰藉与体悟,又让他对天下时局有着深刻的洞察。敏感的心,让他看透人情世故的复杂与幽微,也让他审视和拥抱人类共通的情感欲望。

  杜甫堪称旷古绝今的集大成诗人,其作品兼具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各类诗体都达到了超一流水准。可以说,若论诗作的全面性和成熟度,连李白也无法与之比肩。然而,成就杜甫“诗圣”之名的,不仅仅是他的艺术成就,更是他对国家的赤诚,对百姓的悲悯,对天地的敬畏,以及对命运的不懈抗争。

  至情至悯,至悲至恸。杜甫的精神与情操,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会深深为之触动的。无论老少,都能从中汲取心灵的养分和前行的力量。

  《少年读杜甫》以杜甫的生平为主线,按时间顺序分为两册。

  上册《烟雨京华》讲述大唐由盛转衰之际,少年与青年杜甫的求学、游历与入仕;下册《乱世沉浮》讲述大唐乱世之中,中年、晚年的杜甫如何在生死磨难中蜕变成长,最终踏上漫长而艰辛的归乡之路。

  全书共16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人物传记。我们力图兼具趣味性与文学性,为少年读者呈现一个真实又立体的杜甫。杜甫的传世名作不胜枚举,也不乏重要的长诗。对于中小学的必读篇目,我们以整篇或节选呈现,并对重点字词加以注释,帮助读者在故事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同时也列出其他相关诗篇,供延伸阅读。

  二是诗词赏析。杜甫所处的时代,正逢“安史之乱”,个人命运在历史的激流中难以掌控。每章主线故事之后,选取一首他的代表诗作,进行深度解析,以便读者系统地掌握诗词所涉及的文言知识,完成知识积累,并通过译文理解他诗词的精神内核。

  三是拨开历史迷雾。每章的最后,是拓展阅读部分,根据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书中与读者一起探讨那些尚存疑问的人物和事件,也借此展开正文略过的故事支线,解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读者从多角度思考,培养辩证思维与求实精神。

  何为国,何为家?何为自我,何为人生?

  希望每一位读者读完《少年读杜甫》,都能从诗人的传奇人生中获得感悟,对这些看似深奥的问题,找到自己的答案。

  (该文为2025年4月版《少年读杜甫》之作者自序,有删改)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