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念好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四字诀”纵深推进科研作风学风治理的三重维度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
第011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念好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四字诀”
纵深推进科研作风学风治理的三重维度
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念好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四字诀”

汪国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十一章指出,“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的兴衰。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应对复杂安全形势、防范化解风险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工程。要念好“势、时、事、实”国家安全教育“四字诀”,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因“势”利导:全面把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战略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必须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树立系统思维,强化责任担当。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前所未有,文化、科技、网络、生物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日趋激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领会“十个坚持”阐发的新时代国家安全总体方略、根本宗旨、体制机制和方针政策等重要内容,不断提高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宏观态势,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战略走势,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的总体形势,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发展大局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青春的活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与“时”俱进:精确把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时代脉搏。把准教育时机是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一环。只有在最合适的时间,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最需要的教育,才能在最佳时机发挥最大效能,实现节点性突破与日常性融入的有机结合。要紧跟时事政治动态,密切关注国家安全风险的新动向、新特点、新领域,结合国际国内发生的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及时将最新的知识、案例、政策纳入教育内容,主动进行解读、辨析和引导,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公祭日等节点,利用红色文化展览馆、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博物馆等集中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声势并扩大影响。同时,要认识到国家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学段,全面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建设,确保国家安全教育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以“事”为鉴:探索创新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并非抽象的理论说教,而是一项紧贴实际、生动具象的实践性教育。具体而鲜活的事例是最生动、最深刻的教材,要将宏大的国家安全理念转化为贴近大学生实际的生动实践,提升其感染力和实效性,实现教化、内化与转化的统一。要善于运用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开展教育,特别是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成长阶段等不同情况,选取和使用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的国家安全事例。通过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事,既讲好优秀故事,又强化警示教育,深刻揭示国家安全战线的重要性、隐蔽性和特殊性,构建“案例+”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知悉哪些是高线、底线、红线,让抽象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变得可知可感、可触可及。同时,要创新叙事方式,通过情景剧、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纪录片展播等多种形式,将案例故事化、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代入感、冲击力和说服力,切实敲响思想警钟,引导大学生汲取教训、提高警惕、防微杜渐。

  求“实”创新:全力推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落地见效。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应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用好用活《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等,避免照本宣科,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前沿内容及时纳入教育范畴,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聚焦真问题、回应真关切,提供切实可行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使其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要创新教学模式,善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关注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深刻变革,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库。用好校内各类网络媒体发布国家安全信息,发挥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的辐射作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调查研究等方式,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教育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能力,不断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效,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广泛共识和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253059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