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川区“文艺两新”进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摄/龚子涵 |
一张跨越半个世纪的夫妻合照,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宴,一套创新实践的“孝善积分”制度——南川区以“孝道春风”工程为牵引,正悄然改变着乡村面貌,让孝老爱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丽底色。
82岁的任发俊老人至今仍清晰记得,当志愿者将装帧精美的合照递到她手中时,她用自己的外套包了又包,小心翼翼捧回家中。“这是我们老两口在一起50多年来的唯一一张合照。”老人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南川区110余名“百姓影棚”志愿者坚持7年带来的温暖瞬间。
孝道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更是破解老龄化社会治理难题、培育文明乡风的关键钥匙。近年来,南川区以全市“春风满巴渝”社会风气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孝老爱亲、厚养薄葬、文明理事等移风易俗,深入实施“孝道春风”工程,推动孝道文化从历史典籍走向现实生活,从道德倡导变为实践自觉,形成了“春风化雨润无声,孝德馨香满城乡”的生动局面。
家训挂厅堂 孝道润心田
“不离不弃、尽忠尽孝”——德隆镇洪湖村任发俊家的厅堂上悬挂的家训,见证了一个女婿23年如一日照顾岳父母的动人故事。2002年妻子去世后,韦支勤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白天干装修,晚上蹬人力三轮车,多次往返上海、重庆照料患病的岳父,拿出6万多元为岳母做手术。82岁的岳母任发俊常说:“韦支勤就是我的儿子。”
传承家训文化,树立孝义家风。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川在全区推行“户户有家训”,让孝老爱亲成为家庭共识。组建家风家训文化传承挖掘小组,由熟悉村情村史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上门为每户村民量身打造“微家训”。目前,搜集整理出“微家训”上万条,涵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训“上墙”,文明“入心”。在深入挖掘立家训的基础上,该区文联组织书法家协会会员走村入户,为全区320余户家庭撰写家风家训书法作品,并悬挂在门堂、客厅等显眼位置。同时,广泛征集创作家风家训主题散文、诗词、楹联等文艺作品120件(篇),为36个有条件的村绘制家风家训文化墙、家风家训亭、长廊等,让家风家训真正落地生根。
此外,为把“小家训”变成“大文明”,南川还持续组织孝老爱亲家庭选树活动,全区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孝老爱亲家庭200户,“好婆婆”“好儿媳”等典型600人,涌现中国好人刘宛利、张德英,重庆好人娄必琳等市级以上典型50余人,用榜样激励广大家庭用实际行动践行家风家训。
村规立新章 新风拂面来
“这份村规民约是我们村民自己定的,大家都愿意遵守。”石溪镇卫星社区张大爷指着村委会墙上的《红白理事会章程》自豪地说。
文明,始于家庭;美好,源于行动。以村党组织为主导,以孝善约定为基础,南川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把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具体化,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结合实际发布《“孝道春风”倡议书》,倡导村民自觉履行孝老爱亲责任,推进“村村有章法”,让孝老爱亲成为基层共责。
截至目前,已在96个村(社区)设置移风易俗承诺墙、承诺树,并由党员签字带头公开承诺,带头落实规定,带头接受监督,为群众树立榜样。
孝善既有约,也有奖。该区创新推行“孝善积分”制度,在120余个村(社区)建立积分超市,对孝老爱亲、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等行为给予积分奖励,让有孝道的人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以大观镇为例,2024年该镇开展积分评比9102次,村(居)民累计得分17440分,3034户村民兑换了食盐、洗衣液、纸巾、书籍等物资。
此外,各村还通过组建“五老监督队”,对薄养、弃养行为进行道德评议,在村务公开栏设“孝老红黑榜”,开展“乡村孝星”“孝老爱亲家庭”等典型选树,对践行公约的家庭给予精神表彰;设立“曝光台”,对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互助暖民心 守望传真情
“活了90岁,第一次参加这么热闹的集体生日,比自己办宴席还欢喜。” 5月26日,石溪镇盐井村为50余名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90岁的胡淑德老人戴着寿星帽,在众人的祝福中吹蜡烛、吃蛋糕,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村里80岁以上老人的餐食、糕点全由村集体承担,庆典节目由村歌舞队免费提供。
集体生日宴,生动诠释了南川“孝道春风”中孝老爱亲的深刻内涵。当前,南川在全区有条件的34个村(社区)设立老年爱心食堂,围绕传统节日定期举办特色美食节、集体婚礼、邻里聚餐、“孝道集市”等主题活动90余场。针对大龄、残疾等特殊群体实行用餐优惠,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让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南川创新建立“孝道春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吸纳600余名志愿者采取“1名志愿者联系N名老人”模式结对帮扶。志愿者们签订“爱心结对卡”,承诺每月实地探访不少于2次、联系交流不少于4次,实施“五问五到”服务,让老人真正感受到“事有人管、难有人帮”。同时,依托老年协会、老年大学等,发起“银铃互助”模式,让“老帮老”“邻帮邻”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孝道春风”不仅仅由政府搭台、镇村推动,更注重社会化参与。南川积极开展孝老爱亲文明实践项目培育,连续5年投入扶持资金,培育孵化中医中药进万家、百姓影棚、“荷仙姑”等市级以上项目9个,幸福来敲门、情暖夕阳红等区级重点项目36个,让孝老爱亲成为社会共为,也让孝文化在南川大地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