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10点,渝北区长安汽车碰撞安全实验室,随着一声巨响,一辆测试用长安品牌SUV以50公里的时速正面撞停在混凝土和钢板组成的高墙前,碎片纷飞。
一旁的观察区,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1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记者和国企改革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发出惊呼,大家举起相机、手机拍个不停。
这几天,由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走进新国企·解析《国家工业密码》”大型融媒采访活动来到“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报道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案例和央企改革成果。
长安汽车碰撞实验室,是国内首个具备主被动安全融合测试的试验室,覆盖全球碰撞法规及全球NCAP(新车评价规程)开发测试能力,目前已累计打造20余款C-NCAP五星车型。除了碰撞实验,采访团队还对实验室内的数十个假人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假人涵盖“男女老少”,身上都有数百个传感器,单次碰撞能采集上千组数据,是汽车碰撞安全的技术保障。
随后,采访团队来到长安汽车天枢智能实验中心,这里藏着更多的“黑科技”。
在生理与认知实验室的一角,实验人员正在实验车里操作空调,外面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眼动仪捕捉到的人员眼球注意变化结果。“通过这项测试,我们能够了解不同的汽车空调布局和操作方式,对驾驶员注意力、驾驶安全的影响。”实验室负责人介绍。
实验室里甚至还有“测谎仪”。只见测试人员头戴脑部信号监测设备,屏幕上显示着脑部区域信号的实时变化。这能测试驾驶员在面对智能辅助驾驶各项功能和场景应变时,对汽车的行为是能轻松理解还是感到费解、不安,从而帮助优化相应功能。
实验中心还部署了软件和系统仿真远程仿真研究集群、视觉互动、声音互动和整车音效实验室等。采访团队感到新奇的同时也频频点赞:“这就是重庆汽车的硬核实力!”
9月24日至26日采访期间,采访队伍先后前往长安汽车数智工厂、西部汽车试验场(垫江)等地,并与深蓝、阿维塔、启源等“重庆造”汽车品牌负责人交流,全面感受长安和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真实图景,并前往长安汽车原总部、江北发动机工厂旧址、洋炮局1862文创园等,参观了解长安汽车的企业历史相关地点,追溯长安和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这次采访,长安给我的感觉是焕然一新。”新华社新华财经记者沈寅飞说,无论是领先的技术水平、巨大的产业规模、严苛的标准,还是高度智能化的数智工厂、全球协同的研发格局,都展现了长安的核心能力和前瞻布局。这不仅是长安一家企业的成就,更是重庆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缩影。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负责人表示,长安作为百年企业和重庆老工业基地的代表性企业,解决了“央企老树发新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和“权衡长期发展和快速迭代”三大难题,为国内推进央企改革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良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照,值得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