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一重要论述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承载着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功能。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也指出,要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更好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引导群众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当前,面对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诉求多元交织、风险挑战复杂叠加的新形势,传统粗放式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治理需求。唯有下足“绣花”功夫,创新治理方式,在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通过精准施策、精细服务、精密协同,才能在千头万绪中“织密”治理网络,于细微之处“绣出”治理新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
坚持党建引领,以“精绣细织”之法筑牢治理核心。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定盘星”,需以“精绣细织”的匠心构建纵横贯通、密而不疏的组织网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一是织密基层组织网络,构建全域覆盖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持续织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等多层级组织网络,确保基层党建无死角。在商圈楼宇、产业园区、老旧小区等治理薄弱区动态建立功能型党支部,推行“党员责任田”制度,实现“一格一党员、一事一认领”。二是打造党员先锋岗,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基因。培育“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治理党员骨干队伍,深耕基层治理末梢,推动在职党员下沉社区认领“政策宣讲岗”“技术帮扶岗”“突发应急岗”等,深化“红色议事厅”建设,建立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等“多方会商”机制,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督办垃圾分类、电梯加装、停车管理等关键小事,推动民生问题基层“一站式”解决。
深化技术赋能,以“细针密缕”之术推动智慧治理。智慧治理是基层精细化治理的“助推器”,需以“细针密缕”的巧心构建全域感知、智能响应的数字治理体系,以技术赋能提升治理效能。一是织密基层数据采集网络,驱动治理决策精准化。构建“人、地、事、物、情”全要素数据库,运用物联网技术动态采集环境监测、设施运行、人流密度等实时数据,建立网格员“移动采集终端+民情日志”双轨录入机制,通过AI技术自动归类民生诉求热点,智能生成基层治理图谱。二是打造基层智能处置闭环,实现事件响应高效化。推广“掌上治理”平台,融通市民热线、数字城管、网格事件等多源信息渠道,自动识别事件类型并派单至责任主体,建立“智能预警—自动分拨—限时处置—多维评价”全流程闭环。三是弥合数字应用鸿沟,推动服务供给贴心化。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向,普及适老化的“一键通”智能终端,设置“数字管家”代办岗,打造足不出户的“线上议事厅”“云上调解室”等数字治理平台,为银发族诉求的智慧响应铺设“高速通道”。
聚焦精准服务,以“描龙绣凤”之效增进民生福祉。基层治理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以“描龙绣凤”的耐心雕琢民生服务品质,将治理精度转化为民生温度。一是完善需求精准识别机制,实现服务供给个性化。持续拓展“民情图谱”应用场景,智能绘制动态化、多维度的民生诉求画像,建立“网格走访+数字问卷+舆情监测”立体感知系统,精准识别“一老一小”、残障群体等特殊对象的差异化需求,确保服务供给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度契合。二是深化服务精细供给模式,推动民生项目精品化。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围绕生育托管、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关键领域打造集成服务包,构建“基础服务+个性定制”分层供给体系,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上,发展社区食堂、家庭病床等特色服务项目。三是健全服务效能优化闭环,推动服务质量持续升级。推行“服务效果追踪评估”机制,完善基层治理群众满意度量化评估体系,打通“服务—反馈—改进—优化”螺旋上升通道,通过居民议事会定期评议服务成效,将优秀案例转化为标准化样板,推动服务从“解决有无”向“品质跃迁”升级。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重庆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4SKGH29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