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了该区首张以“工位”为注册地址的营业执照。
随着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众多创业项目轻资产、灵活小巧,对大规模办公场地依赖度低。紧扣这一趋势,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蜂巢赋能·集群跃升”行动方案,率先探索并规范了“工位注册”登记模式。
“该模式以‘工位’作为最小注册单元,明确经认定的集群创业园区、众创空间等载体为适用范围。”该区市场监管局注册登记科科长孙金朋介绍,“工位注册”允许经营者根据自身需求,在辖区指定的集群园区内“圈定”一个或多个工位进行申报登记。例如,某个备案的创业园区共有100个工位,那么经营者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申请登记1个至100个工位作为其法定经营场所。
“工位注册”极大降低准入门槛,显著减轻了初创企业,特别是互联网、文创、咨询、电子商务等轻资产新业态企业的初期租金负担和创业成本,让“一张办公桌创业”成为现实。其次,“工位注册”释放稀缺场地资源,有效盘活了园区内的闲置工位资源,提升了创新载体的利用效率和综合服务效能,形成了集约化、高效化的企业孵化生态。此外,“工位注册”还大幅简化了场地使用证明等材料,构建起“备案—登记—监管”全链条的便捷准入机制,极大提升了注册登记效率。
截至目前,沙坪坝区已有3家园区完成“工位注册”备案。“这种模式让我们登记注册流程更简易。”首位拿到“工位注册”营业执照的申请人欣喜地表示,这一纸执照,不仅标志着一位创业者的梦想启航,更象征着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制度迎来一场“微型革命”,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内生动力写下了生动注脚。
(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