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派纪录片何以闪耀花城她带着孩子们踢进残特奥会三峡航标灯70年“灯”火传承重庆创新试点培养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成渝铁路扩能工程西彭站主体站房封顶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渝派纪录片何以闪耀花城
她带着孩子们踢进残特奥会
三峡航标灯70年“灯”火传承
重庆创新试点培养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
成渝铁路扩能工程西彭站主体站房封顶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人微光 温暖山城
垫江兰兰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邓兰组建足球队
她带着孩子们踢进残特奥会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左黎韵

  一记精彩的回旋踢,再进一球!最终,垫江代表队5∶0战胜万州代表队。这是今年5月,在万州举行的全国残特奥会足球选拔赛重庆片区总决赛。

  当终场哨声吹响时,看台上,垫江兰兰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邓兰一跃而起,连连欢呼:“赢了!赢了!”

  “真没想到,这群孩子能踢进国家级赛事。”9月8日,51岁的邓兰回忆起比赛依然满脸骄傲。今年年底,这支特殊的足球队将代表重庆前往广州,出战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

  为孩子们培养一个兴趣

  “邓妈妈,邓妈妈——”操场上回荡着孩子们欢快的呼唤声。刚陪孩子们踢完一场球的邓兰,梳着一头利落的马尾,额角渗着汗珠。

  “运动能促进大脑发育,开始我只是想帮这些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培养一个兴趣。”她笑着说,没有想到,孩子们竟比我想象的走得更远。

  2015年,邓兰在垫江县高安镇开办了兰兰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批入学的有十多名孩子。他们大部分患有孤独症、脑瘫等疾病,几乎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更难以理解老师的指令。邓兰和学校老师从最基础的生活技能教起,带着孩子们学习穿衣、上厕所、保持课堂坐姿等日常行为,一步步培养起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邓兰发现,许多孩子对球类物品很感兴趣。“有时做健身操,老师刚把一筐健身球搬进来,孩子们就会主动围上来,把球拨来拨去,玩得特别投入。”邓兰回忆道。

  起初,她打算组建一支篮球队,但训练了一段时间,效果不是很理想。“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度跟不上,很多技巧性动作都没法完成。”正当邓兰发愁之际,她结识了在重庆专门从事特殊教育的李川,李川建议她转变方向,尝试组建一支足球队。

  “足球运动更多依赖跑动和整体配合,对精细动作要求较低。”李川的建议让邓兰重新找到了方向。

  孩子们积极回应着她的期许

  去年,邓兰从班级中挑选了10名学生,组建起一支特殊的足球队。邓兰亲自担任队长,李川任教练。

  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现实的困难还是给了她“当头一棒”。

  一开始,李川耐心讲解传球、盘球要领时,不少孩子仰着头听了半天,眼中依旧一片茫然。练习时,他们还是自顾自地踢球,动作杂乱无章。

  不过,细心的邓兰发现一个细节:尽管孩子们理解理论很吃力,却格外善于观察和模仿。每当教练做示范时,他们都会紧紧盯着动作,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学。

  两人一合计,决定改变教学方式,李川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动作的示范上,邓兰也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模仿着教练的动作,一遍遍带着他们练习带球和传球。也许是因为和“邓妈妈”特别亲近,孩子们都愿意围在她身边,开开心心地跟着学了起来。

  18岁的蒋文林,身高1.75米,因为身高优势,邓兰挑选他担任足球队的守门员。刚开始,蒋文林在扑救时总是动作迟缓,反应跟不上来球的速度。

  李川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套下蹲反应康复训练。每一次训练,蒋文林都格外投入,一遍遍重复着下蹲、起身、侧扑的动作,汗水湿透后背,但他从没有喊过一声累;

  17岁的刘昊雪跑得快,是队里的前锋。自从加入足球队,他更加刻苦地投入速度训练,常常一个人在操场上反复练习冲刺。

  “有好几次,我去操场看他们训练,刘昊雪就兴冲冲地跑过来,眼睛发亮地对我说,‘邓妈妈,我刚才短跑又拿了第一名!’”邓兰笑着说,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她的内心仿佛也被照亮了。

  听到“妈妈”的声音才安心

  今年5月,第二届“尚恒杯”特奥足球邀请赛在铜梁区举行,将为2025残特奥会选拔参赛队伍,兰兰特殊教育学校代表垫江出战。这是足球队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孩子们也都是第一次走出垫江。

  然而,一走进比赛场地,看到周围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孩子们瞬间紧张起来,好几个当时就哭了。有的甚至紧紧抱住邓兰,不停地说:“邓妈妈,我不想比赛了……我想回家。”

  邓兰蹲下身来,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背,温柔地安抚道,“别怕,邓妈妈会一直陪着你们。”她将孩子们带到场边,再三保证自己绝不会离开他们的视线。

  渐渐地,孩子们止住了哭声,一个个抹掉眼泪,迈着步子向绿茵场走去。

  比赛哨声响起,但孩子们显然不太适应,无序地在赛场上奔跑。上半场比赛结束时,比分仍停留在0∶0。孩子们一个个低着脑袋,脸上写满了沮丧。邓兰把大家召集起来,鼓励他们不要灰心,教练李川也迅速做出战术调整。最终,球队以1∶0获胜,顺利晋级决赛。

  站在场外的邓兰眼眶发红,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整场比赛,我都在全力为孩子们加油,嗓子哑了也顾不上停歇。”她说,别看这些孩子个个比我高,可心智就像两三岁的小孩。只要我的声音一停,他们就会慌张地朝座位席张望,寻找我的身影。

  拿到参加2025全国残特奥会的入场券后,孩子们训练也更加刻苦,“从这学期起,我们专门聘请了国家级的教练每天带着孩子们训练,比起名次,更重要的是能让这群特殊的孩子收获自信与阳光。”邓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