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0师在华北》组画之《转战古长城内外》。 |
2025年7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8月13日,朋友来信说,展览自7月7日开展以来,每天人山人海,参观人数已超过30万。展览大厅内一处橱窗里,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一套多达34幅的黑白木刻组画,以及创作这套组画的工具,引发众人围观。
这套题为《120师在华北》的木刻组画及创作工具,是几年前纪念馆派人专程到成都,接受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者、曾在重庆工作多年的已故画家李少言家人捐赠的。
有缘,30多年前笔者曾因为一本史书的写作采访李少言,听他详细讲过关于这套木刻组画创作的历史情况。
1940年,八路军第120师转战晋西北地区与日军作战。此间,师政治部宣传部决定,由李少言联络该部队几位美术工作者组成一个小组,创作一套反映120师部队战时生活的木刻组画,以此迎接中共七大召开。
由于战争形势变化,创作小组成员之间联络十分困难,于是,这个创作任务只能由李少言一个人来承担了。
李少言说,这套组画最后完成了42幅,全是他在随120师转战各地的路途中完成的。因为战事紧张,当时部队的情况不是行军就是打仗,几乎没有稍长一点的驻留时间,创作条件异常艰难。他只能随身携带纸笔、木版和刻刀,利用行军途中休息时间或战斗空隙时间进行创作。
其中一些画稿,是他在行军途中打着雨伞蜷曲在一只随身携带的小凳上画的,一些木版是在日军大炮不停的轰炸声中刻出来的。整个创作过程前后花了近一年时间。组画完成后,晋绥军区政治部把它编印成小册子,发到120师所属连队和晋绥地区行政村。
“因为画中表现的内容都是战士和老乡们非常熟悉的战斗生活情景,让他们感到真实、亲切,所以喜欢。120师部队首长也很喜欢,关向应政委还向我要了其中的一幅《露营》挂在他住的窑洞墙上。”李少言曾对我说。
李少言1918年出生于山东临沂,自小喜爱美术,在省城济南念中学期间接触到新兴版画,自此便与这门新兴艺术结下毕生缘分。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参加平津流亡同学会,后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路南下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在武汉经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此间,在版画家陈九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学习新兴木刻版画技艺。
1938年底,李少言从陕北公学毕业,先后在陕北公学剧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任职舞美、美术组组长,同时开始木刻版画创作。1939年12月,他奉调八路军120师,任司令员贺龙和政委关向应的秘书,随部队转战华北,由此历经了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岁月。木刻组画《120师在华北》便是他这段难能可贵经历的真实记录。
《120师在华北》组画不仅是李少言抗战时期木刻版画艺术的代表作,更是中国抗战美术史和中国新兴版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之作。
组画原为42幅,后因战事奔波散失而存留下来的只有34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展出的这套组画,是唯一在抗战时期拓印并保存至今的一套作品原件,弥足珍贵。
版画用纸是当年晋绥边区特有的麦秆和马兰草混合经手工制作的土纸。油墨也是边区老百姓制造的。粗糙发黄的纸面,斑驳稀疏的霉迹,80多年传承至今见证了战争岁月的火红、历史迁徙的沧桑。
《120师在华北》组画在晋西北地区展出后,曾送到延安、晋察冀、晋鲁豫等边区巡回展出,所到之处均受到欢迎。木刻版画对八路军战斗生活方方面面的生动描绘,以及组画形式所具有的情节性、叙事性在抗日宣传工作中产生的效果,对边区美术创作影响颇大。其后,晋绥美术工作者先后又创作了多套受到普遍欢迎的木刻组画作品。
兴许正是基于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李少言主持重庆、四川美术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中,版画组画创作非常活跃,涌现出了《红岩组画》《抗日烽火》《南方来信》《奴隶们创造历史》等一批载入史册的作品。
1940年秋,晋西北边区文联成立。李少言被选为晋西北美协主席,同时负责晋西北美术工厂、《抗战日报》《晋西北大众报》的美术工作。1942年,他的两件作品《重建》《挣扎》与边区其他木刻家的30多件作品曾由周恩来带到重庆,参加当年10月在重庆举行的《双十全国木刻展》。浓郁的边区生活气息、质朴清新的艺术语言,使得这批作品备受大后方观众的青睐。
抗战胜利以后,《抗战日报》更名《晋绥日报》,李少言继任报社美术科长。此后几年间,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解放区军民现实生活的作品,如《生产练兵》《修渠》《播种》《做军衣》《闹元宵》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晋绥日报》报社全体人员随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抵达重庆接受恢复《新华日报》的工作。李少言任报社美术组组长并担任西南区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
此后数十年间,作为艺术家,他先后创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喜讯》《四十年的愿望实现了》《橘染川江》《老街新貌》《丁长发掩护突围》《川江水帘洞》《太阳升起的时候》等一大批优秀的版画作品。同时,他先后作为西南、重庆和四川地区美术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共和国美术,特别是重庆、四川美术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贡献了毕生。1991年9月,他与15位老艺术家一起,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的“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2002年1月,李少言在成都去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