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高口感好 大伙抢着种竹稻“潮湿环境砂岩石窟保护与数字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获批“自贡⇌武隆⇌张家界”江津小背篓俏销东南亚让绿水青山的“身价”持续增值“高大衔接”不是真正的抢跑之道“窝囊游”凭啥成为文旅新顶流“诅咒式回复”太过分
第006版:区县头条·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产量高口感好 大伙抢着种竹稻
“潮湿环境砂岩石窟保护与数字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获批
“自贡⇌武隆⇌张家界”
江津小背篓俏销东南亚
让绿水青山的“身价”持续增值
“高大衔接”不是真正的抢跑之道
“窝囊游”凭啥成为文旅新顶流
“诅咒式回复”太过分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川渝·青年说

“高大衔接”不是真正的抢跑之道

夏楠

  高考后,本应是一段放松身心、转换心态的长假期。然而,继“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后,某些教培机构又开辟出一条新赛道:高(中)大(学)衔接班。有媒体报道,这类辅导班面向准大学生,目的是让他们在暑假提前学习大学知识,“赢在大学起跑线上”。

  开学钟声还未敲响,竞争暗流已提前涌动。准大学生们只得把手里的高中课本,换成高数讲义、四六级单词本。其实,忙着“抢跑”的,主要是焦虑的家长。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总比不灌要好,没有坏处”。家长的需求,成了教培机构的机会:奖学金、保研资格、排名优势等,都被拿来证明“高大衔接”的必要性。

  然而,这种所谓的抢跑,真的能换来领先吗?答案是否定的。

  诚然,高中与大学在部分知识点上差异较大。但教育的衔接,本该是能力与方法的衔接,而不是单纯的知识预装。很多时候,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对大学生来说,学习方法绝不只是“如何解题”“怎么背单词”,更在于合理安排时间、自主规划目标等。暑假的填鸭式灌输,替代不了亲身经历和自主探索,反而可能伤害准大学生们的兴趣与热情。

  “高大衔接”,从根本上而言,它更像是给一些人的教育焦虑一个出口,给“不进则退”的情绪一个出口。在不少社交软件上,可以看到许多坐立难安的“研0”群体:尚未开学报到的准研究生,或打工实习、努力考证,或联系导师、提前进组……在等待开学的日子里,他们同样“闲”不下来。似乎总有某种无形的压力,在敦促他们再“卷一卷”、再努力一把,否则就落于别人身后。

  个体焦虑,大多是社会环境所致;减少焦虑,同样需要社会氛围的改善。前不久,北京大学“取消绩点制”的举措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而此前,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在本科生评价体系上展开探索,尝试打破“唯绩点论”的内卷现状。让学生和家长从功利化思维中跳出来,靠的不是批评单一个案,而需要顶层设计和社会共识协同发力,如此才能一点点松动内卷基石。

  有句广为流传的话说,“人生的容错率很高”。前行路上,不必急于背上满满一行囊的“超前知识”,而应当给自己一些停一停、看一看的机会,探索兴趣,建立自信。与其急于抢跑,不如稳步前行。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