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从严监督执纪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对违纪违法问题必须坚决处理。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坚持从严监督执纪、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动力。
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双轮并驱,凝聚监督合力。坚持推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的有机结合,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强化党内监督,以自律之镜映照初心本色。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通过加强党内监督,能够不断剔除党内的毒瘤和杂质,亦能够为党员干部指引正确方向,确保党的决策科学、执行有力,让党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要强化人民监督,以他律之眼洞察民心所向。人民监督是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服务群众为己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推动各种监督协调贯通,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实现各种监督协调贯通,关键在于打破监督壁垒、整合监督资源,强化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的协同效应,实现监督内容互补、程序衔接、力量联动,切实形成全覆盖、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督格局。
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注重防微杜渐,守护廉洁净土。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也是守护廉洁净土的关键环节。坚持点面结合,以无盲区监督筑牢安全防线。日常监督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要全面覆盖,确保每一个党员干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在监督的视野之内,不留死角、不存盲区。要突出重点,聚焦关键人、关键事、关键岗位,精准发力、靶向监督,着重加强对领导班子尤其是对“一把手”监督,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准确运用“第一种形态”,以适当提醒体现关心关怀。“第一种形态”是监督执纪的“第一道防线”,要在善用“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科学合理地运用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方式,使党员干部既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又体会到监督的严肃,进而让处于违纪边缘的党员干部悬崖勒马,避免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审慎运用其他三种形态,以宽严相济思维突出政策导向。对于情节较轻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教育,让党员干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对于情节严重的问题,则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通过准确运用“四种形态”,构建起一个梯次分明、层层递进的监督执纪体系,实现对党员干部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
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推动正风肃纪,净化政治生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风腐问题往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一些“四风”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团团伙伙、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如不及时铲除,就会逐渐蔓延,引发更严重的腐败问题。通过风腐同查,能够深挖问题根源,斩断利益链条,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要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执纪等方面入手,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要强化数据赋能精准监督。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问题线索,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实时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要坚持执纪必严维护纪律刚性。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对于违纪行为必须彻查到底、绝不姑息,以动真碰硬的态度狠抓纪律执行,秉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原则,对违纪问题发现就查、露头就打,确保纪律的刚性约束和绝对权威。通过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常怀敬畏之心、常存戒惧之意、常守纪律底线,确保严的基调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各方面。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3SKDJ03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