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做到“三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从严监督执纪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扫码关注!
第006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做到“三变”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从严监督执纪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
扫码关注!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论视角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做到“三变”

杨彬彬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新征程上,科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增强理论自觉以准确识变,正确理解发展方位,深刻把握环境变化,客观认识内在条件;保持战略定力以科学应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充分释放宏观政策效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守正创新以主动求变,积极主动把握发展机遇,有效激发中国独特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而确保我们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坚持科学方法论,深刻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增强理论自觉以准确识变

  识变、应变、求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深刻把握使命任务、制定战略规划、出台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科学理论来观察时代、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深刻认识“变”与“不变”、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有效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创新。

  正确理解发展方位。“辨方位而正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深刻认识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要坚持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大势,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统筹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和所处位置,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始终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深刻把握环境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们要立足百年变局,分析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分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趋势、新特点、新可能,深化对资本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并且仍然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深刻把握这一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

  客观认识内在条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演变,我国发展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主要体现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等。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这些战略性有利条件和现实性良好态势是我国发展长期向好的巨大优势,是我们乘势而上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保持战略定力以科学应变

  识变是应变的前提,应变是识变的归宿,科学识变是为了更好地应变。新征程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秉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增强发展自信和必胜信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不断增强主体本领,勇立时代潮头,真正做到适应变化、把握变化、驾驭变化。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充分释放宏观政策效应。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切实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整体上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内驱动力。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于安思危,于治忧乱。”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提高防范政治风险能力,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真正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以主动求变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还要主动求变,从而把握先机、掌握主动。新征程上,要坚持系统观念,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用好我国的发展机遇、深厚潜力和独特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积极主动把握发展机遇。当前,我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把握战略机遇、制定战略规划、推进战略部署,同样关键在党。为此,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目标、激发活力、汇聚力量。

  有效激发中国独特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深刻把握和有效激发中国制度、市场、产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力;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运用规模庞大、层次多样、潜力巨大、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增强活力、完善体系和应对风险;要发挥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物质支撑;要发挥丰富人才资源优势,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强大生力军。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百年变局中,接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4CKS028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