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做到“三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从严监督执纪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扫码关注!
第006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做到“三变”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从严监督执纪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
扫码关注!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笔记

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黄晓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力有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化为习惯、形成自觉,进一步丰富党的作风建设实践。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自觉加强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学理化研究阐释,将党在作风建设中探索的新做法、积累的新经验、涌现的新案例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课程体系为载体,挖掘作风建设的“红色资源库”。通过系统规划课程体系,将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一是完善教学大纲。将党的作风建设相关内容系统纳入思政课教学大纲,增设“党的作风建设”专题,以历史脉络为轴,系统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作风奠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作风淬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作风创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与作风建设”四大主题单元,形成从理论溯源到实践发展的完整知识链条。二是明确课程融入重点。思政课教材体系蕴含丰富的作风建设元素,需系统梳理、深度融入。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可结合“实践第一”的观点,解析“理论联系实际”优良作风的哲学根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以延安整风运动等历史事件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党的作风建设历程。三是更新教学内容。系统梳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作风建设元素,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聚焦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鲜活实践,收集整理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典型案例,通过深刻剖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以教学创新为抓手,打造作风浸润的“实践课堂”。作风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思政课需突破传统讲授模式,构建“体验—感悟—践行”的教学闭环。一方面,推动“行走的思政课”建设,组织学生赴井冈山、延安等革命老区开展实地研学活动,在重走挑粮小道、参观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中体悟艰苦奋斗作风;另一方面,开展作风调研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社区、田间地头,通过访谈老党员、参与基层治理,观察“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当代实践。如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基层干部的一天”,跟踪调研形式主义与求真务实的作风反差,以鲜活实践增强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此外,还可利用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如开发“重走长征路”VR教学系统,让学生在虚拟体验中感悟红军的艰苦奋斗作风。聚焦作风建设主题,采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将“虚拟情境”与“现实讨论”相融合,在情境体验的同时,强化师生对作风建设的认识。

  以教师队伍为支撑,筑牢作风引领的“育人标杆”。加强作风修养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其作风修养直接影响育人成效。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将作风建设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能力。通过“党建+教研”模式,将作风建设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如开展“思政课教师党性锤炼营”活动,组织教师赴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以自身作风转变带动教学创新;建立“作风建设与思政课教学”专题研讨机制,鼓励教师将全面从严治党最新实践转化为教学资源,如结合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解读“自我革命”的时代要求,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强化党员教师“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育人”的意识,通过常态化的思想淬炼,破除传统教学思维局限,推动教学不断创新。如制定《作风建设实践教学指南》,设计“革命旧址调研”“作风建设进社区”等实践教学项目,创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思政课教师只有持续深化学习、躬身实践,严守师德师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始终牢记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