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低空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不久前,市委书记袁家军在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工作时强调,要放大特色优势,强化集成创新,扎实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深刻理解低空经济的由来及其本体要义,全面把握重庆市打造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与挑战,系统探究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路径,对于扎实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低空经济的由来及其本体要义。通常来讲,低空是指在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最大可扩展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低空经济则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10年国务院与中央军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打破传统空域管制壁垒,实现了低空经济领域的制度破冰;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发展规划;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低空经济历经从理论探讨向实践探索质变、从行业概念向国家战略跨越、从局部突破向系统布局转型,展现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突破传统地理空间限制,以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驱动核心技术攻关和空域资源要素配置,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为交通、文旅、科教、通航等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面把握重庆市打造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与挑战。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地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大对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生态逐渐完善,有力驱动产业格局重塑、催生相关领域变革,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重庆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热土,拥有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数字底座扎实等独特优势,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2016年重庆就成为全国唯一的通航全产业链发展试点省市,2017年获批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2020年梁平机场取得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A1类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2022年重庆两江新区获批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尤其是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开辟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今年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在梁平区开幕,梁平《西部低空之城聚焦产业生态发展》案例入选2025新华网“飞阅中国”低空经济十大创新应用案例……由此可见,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激活重庆发展动能的强劲新引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有力推动下,重庆抓住国家提供的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和技术牵引,出台《重庆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重庆市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率先在全国建成“市—区县—乡镇”全域起降场地体系,川渝低空目视航线实现首飞,在低空经济产业布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培育阶段,重庆在航空器技术、无人机长续航技术、低空飞行器集群控制技术、低空空域管理技术、低空通信导航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和不足,面临着绿色航空材料和电池技术原创研发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以及现有相关法规难以完全覆盖和规范低空经济新应用场景中的新情况,制约着重庆低空经济的蓄势腾飞。
系统探究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务必抢抓机遇、整合资源、激活市场,奋力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积极培育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在这种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境遇下,促进重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须树立先进理念,构建系统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实现有效制度供给,并以有效监管保障制度落地,形成理念引导、制度约束、监管反馈的完整闭环。要构建以“创新驱动、协同共治、绿色低碳、开放合作、民生导向”为主轴的理念体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安全健康的发展原则,以空域改革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产业发展为核心、场景应用为牵引,聚焦无人机智能控制、eVTOL动力系统、低空通信网络等关键领域攻克自主可控技术难题。强化军民航协同管理、跨区域空域资源共享,提升公众对绿色低空经济的认知与接受度、构建环境友好型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将低空技术应用于城市救援、森林防火、高楼消防、防汛救灾、医药配送、空中游览和飞行表演等公共服务领域和多元应用场景,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科学精准”的政策法规框架体系,推动形成包括国家政策引领、地方法律规范等在内的层级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促进政策法规在跨区域间的有效衔接,保证政策法规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适配。要强化“协同联动、技术支撑、第三方评估”的政策法规执行监管,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社会参与的跨领域联合行动模式,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对低空经济行业领域的全流程管控、自动化监督和智能化预警;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全面监测、周期审计、检测评估,促进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与有效落地,进而推动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系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本文为2024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委托重大项目:2024CXZD3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