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两大定位”的标志性项目。一年多来,市级层面建立了实体化“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推动机制,有关市级部门和区县围绕“产业”“枢纽”两个关键,在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产业导向、提档枢纽能级、深化国际合作、强化政策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接下来,要立足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核心支撑,集全市之力推进打造枢纽港产业园。
立足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核心支撑、服务内陆开放高地谋划总体发展定位。聚焦“产业”和“枢纽”两个关键,以果园港、团结村、小南垭、朱沱港及周边产业园为基础,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形成重庆枢纽港产业园若干片区,并出台相关文件。借鉴川渝高竹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和浙江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发展经验,推动渝东南、渝东北区县参与并共享枢纽港产业园建设红利。争取将枢纽港产业园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纲要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修编内容。对标落实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争取以相关国家部委名义印发《中老泰“三国三园”项目方案》有关文件。
建立完善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实体化运行体制机制。提级升格重庆枢纽港产业园领导体制,赋予配置关键资源、调度重大项目、谋划重大政策职能,市级层面牵头、区县配合直接统筹重大产业建设项目的土地、资金、项目审批,市区联动协同推动项目落地。可参照两江新区模式或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将指挥部升级为实体化机构,或在市级职能部门加挂牌子,赋予土地、资金、人事等市级统筹权,统一招商政策、品牌,简化审批流程。市级层面对枢纽港产业园内重大产业项目统一布局,避免出现产业项目小、散、弱和区县招商引资恶性竞争,以及港口功能定位同质化、运力冗余等问题。
谋划推动构建具有多维优势叠加的招商引资、投资融资政策体系。立足国家战略定位、国内外市场未来需求,谋划构建具有辨识度、含金量的产业和物流政策体系,争取打造国内“功能布局最科学、物流综合成本最低廉、内外贸易最便捷、政务服务最高效”的产业枢纽经济区之一。市级部门、区县配合组建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头部企业专业招商攻坚团队,支持承接一批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重大项目。发挥中国数联物流在渝落户运营总部优势,高水平共建“通道大脑”底座,完善跨国“铁公水空管”数据融合平台,打造集商事、法律、金融、通关、物流“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适应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国际公路运输特点的运输、通关、金融、结算等贸易新规则体系,以外贸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
推动枢纽港产业园与集疏运体系综合服务能力深度融合。围绕枢纽港“四港九铁”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科学大道、支坪长江大桥等控制性节点建设,加快打通沿山货运通道、打通产业园与大通道之间的堵点,分期有序推进港口建设。针对渝西地区高速公路通行车辆减少、缺乏非收费快速通道等问题,研究制定对当日进当日出渝西地区的货运车辆减免高速通行费政策。强化供应链引新育存,推进本地企业供应链业务剥离孵化,优先孵化本地重点物流企业供应链能力。出台支持水运补贴政策和外省市从我市发运货箱支持政策,打通物流通道,不断满足云南、贵州等地货运需求,做强枢纽经济。
对标落实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部署深化推进“三国三园”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将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纳入国家层面协调委员会工作内容。探索推动市内重点物流企业以股权合作方式在泰国、老挝分拨中心附近规划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助力枢纽港产业园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打造高附加值在重庆、低端环节在东南亚的“国内+海外”混合产业链模式,形成稳定的跨国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支持两江新区等区县在枢纽港产业园打造中缅产业园等东南亚国家产业园,提升东南亚国家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认同感。
[作者系市委办公厅督查专员、市级单位中层正职干部进修班(第93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