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变”促“三新”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央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农业品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
第008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以“三变”促“三新”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央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
推进农业品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干部学习笔谈

以“三变”促“三新”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石强

  文化和旅游业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也是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文化和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知名度、影响力、吸引力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释放政策红利,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放大重庆文旅资源优势,着力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旅产业竞争力明显跃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壮大产业规模,因势应变打造文旅经济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重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动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互补互通。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要着力破解重庆文旅市场主体体量偏小、供给结构不优、产业支撑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努力实现文旅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版图中争先进位。要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模式,提升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旅工作的政治觉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深刻把握我国有效需求的阶段性、结构性变化,科学务实开展文旅产业发展工作,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破解消费不振难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坚持长期短期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未来五年文旅产业发展蓝图,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壮大总量。坚持供求双侧发力,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文旅产业升级工程、“爆款”产品培育工程、文旅消费提质工程,同步抓好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优化文旅消费场景。坚持改革创新联动,深化国有文旅企业改革攻坚,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国有博物馆“三权分置”等改革事项,加快共建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不断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市场环境。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三原则五统筹,即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系统推进高质量文旅经济、高水平文旅供给、高品质文旅体验、高效能文旅治理。坚持走廊牵引带动,迭代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四梁八柱”,围绕9条精品游线系统梳理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完善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坚持区域协同发展,指导区县立足发展实际、资源优势,协同打造旅游线路、整合区域资源、共享市场资源,用多样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带动文旅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发挥联动效应,融合聚变绘就百业兴旺新画卷。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产业以其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及综合带动性强,展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独特魅力。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现实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扩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文化旅游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让文旅为笔、百业为诗,实现更多更好的联动。要强化规划引领。将“文旅+”融合发展纳入“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范畴,因地制宜厘清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方法,统筹谋划布局一批多元融合重点项目,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全链条,全力构建“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新格局。要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及时调度解决各区县在工作推进中因行政壁垒导致的线路设计各自为政、项目策划条块分割、配套建设分散孤立等跨区域协同发展难题;加强部门沟通衔接,一体谋划推进资源统筹整合、品牌塑造营销等工作,确保要素无障碍交互、资源最优化配置、市场最大化开发,构建协同联动、高效推进的工作格局。要拓展融合空间。充分发挥重庆特色资源优势,促进文旅与经济社会全局实现高度融合、联动发展。推动“跟着演艺去旅游”,优化演艺新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演唱会经济,持续做好无人机灯光秀展演,做好“文旅+演艺”文章;推动“跟着美食去旅游”,升级“渝味360碗”美食品牌,推出渝菜精品,重点培育打造“非遗+旅游+美食”产品,做好“文旅+美食”文章;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立足马拉松赛事的广泛参与性和重庆铜梁龙中甲联赛的激烈竞技性,吸引游客从赛场走向景区,做好“文旅+赛事”文章;提升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水平,升级打造“三线建设·工业记忆”主题线路,做好“文旅+工业”文章。

  拓展国际视野,数字蝶变奏响文旅出海新乐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当前,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城市形象传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上,要以国际视野破局、以数字技术赋能,在开放与融合中拓展全球“朋友圈”,在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奏响文旅出海的时代强音。要构建数字文旅新生态。强化科技支撑、数字赋能,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培育动漫、游戏娱乐、电竞文旅、低空文旅等新业态,开发“云旅游”“云景区”“数字文博”等线上产品,打造沉浸式演艺、元宇宙景区等科技体验场景,建设集智能导览、个性化推荐、实时交互、监管调度于一体的“重庆文旅智慧中枢”,以数字科技细分国际客源市场,以差异化、精准化分层分类分区域吸引目标客群。要打造国际开放新高地。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积极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带动经贸、旅游等全方位交流合作,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免税店和离境退税政策,发挥好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国际旅游主要目的地优势,加快打造国际知名赛事、会展、节庆集聚地。推进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入境服务中心建设,探索设立重庆旅游多语种呼叫中心,创新开展小语种人才培养,完善多语种标识标牌,推动形成高水平开放型旅游经济网络体系。要拓展国际营销新模式。深入实施《重庆市入境旅游促进计划》《重庆市2025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奖励措施》,借助市委市政府重大出访计划、文化和旅游部重大外事平台等组织交流推广活动,建好用好重庆文化和旅游国际交流中心、西部国际传播中心、重庆市对外交流文化协会,加强策划包装,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针对性开展宣传发布和营销推广,探索建立境外旅游推广中心(点),常态化举办国际文旅活动,打造巴渝文旅出海矩阵。

  (作者系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