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视野,结合重庆发展实际和独特优势,破解“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复合难题,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重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应然之举。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兼具超大城市转型的典型示范价值。基于对其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精准研判,应通过“枢”与“城”战略耦合实现功能重构,以“减量”与“提质”的动态平衡推动发展范式转型,通过“外部协同”与“内部均衡”的立体布局推动空间整合,从而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现代化要求的实践路径。具体而言,产业升级是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核心引擎,需要在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中破解“重化工依赖”,在老工业基地转型中蹚出“智造”之路;城乡融合是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的关键纽带,需要在区域经济“特色突围”、乡村振兴“数智赋能”、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中破解“二元结构”,在大城市带大农村格局中走出“共富”之路;科技创新是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关键驱动,需要在战略通道“能级跃升”、开放平台“创新突破”、创新生态“协同共生”中破解“内陆瓶颈”,在“不沿边不靠海”区位中闯出“开放”之路;生态文旅是彰显山水城市新魅力的鲜明底色,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文旅IP“国际表达”中破解“山水阻隔”,在“两山夹两江”的地貌格局中实现“山水资源”向“发展资本”的有效转化;民生改善是构筑幸福生活新图景的根本标尺,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梯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数字赋能中破解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悖论”,在治理创新中构建超大城市善治新范式。
依托“两江环抱、四山纵横”的地理优势,叠加“制造重镇、开放高地”的产业基础,重庆具备构建“新科技+新产业+新生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与战略潜力,在持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六区一高地”中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在破解超大城市现代化难题中提供“重庆路径”,更在整体层面为中国式现代化全局贡献具有引领意义的城市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