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持续深化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实践和理论的认识关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一点思考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价值和推进策略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全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扫码关注!
第005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编者按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持续深化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实践和理论的认识
关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一点思考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价值和推进策略
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全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
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扫码关注!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刘嗣方
持续深化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实践和理论的认识

  超大城市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做好城市工作、推动超大城市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实践要求,为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各超大城市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在理论上持续深化认识。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内容。我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既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本质要求”,是不同于西方城市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治理新范式。我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现代化治理,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城市现代化治理,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治理,是全方位全周期的城市现代化治理。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我国超大城市能够实现现代化治理,根本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彰显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攻克超大城市治理中的重大难题,不断把党领导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

  重庆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特色鲜明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具有空间规模宏大、行政管理单元多、城乡区域差异大等特点。党的二十大以来,重庆立足市情实际,充分发挥直辖市扁平化管理体制优势,围绕机构设置、实施意见、行动方案、攻坚行动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和数字重庆三级贯通一体化实战能力建设“双轮驱动”“双向赋能”。这一首创性、差别化路径,全面推动重庆治理模式创新和治理体系重构,实现了城市治理的理念、思路、机制、方法全面变革重塑。这一重大创新成果,不仅为城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也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更加注重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运用“两个结合”推动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自主知识体系。要通过提炼学理性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命题,将之升华为逻辑严谨、系统全面、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理论。要从人民创造性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概括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从而以新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新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