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田开耕礼山城坝坝茶山水烟火间 勤劳重庆人溶洞火锅古镇的老树与新芽五一桥情思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犁田开耕礼
山城坝坝茶
山水烟火间 勤劳重庆人
溶洞火锅
古镇的老树与新芽
五一桥情思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一桥情思

老高

  石柱县城不大,处在七曜山脉和方斗山脉之中。

  县城三面环水,过去,一遇龙河发水就积涝成灾。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秦良玉代领夫职——石柱宣抚使,发动民工修筑城东棉花坝河堤治水患。为赞颂秦良玉修堤、凿渠、治水患造福于民的功绩,此河被命名为玉带河。

  玉带河水轻拍堤岸,似春蚕咀嚼桑叶般细碎。偶有下河的石梯,一级级浸在水中,被岁月磨得温润如玉。

  为打通新开路与城南的连接,1959年8月,玉带河上开始修建横跨桥,此桥于1961年5月1日竣工,所以被命名为“五一桥”。

  这是一座石拱桥,单孔圆拱如新月倒映水面。拱壁历经岁月打磨,依然坚固沉稳。桥面可供车辆行人并行,两侧护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古朴与现代气息交融,既承载着城市交通的繁忙,也见证着县城的悠悠时光。

  上世纪80年代初,五一桥的斜东处修建了体育馆,每天晚上都有体育赛事文娱活动,还经常承接各种篮球比赛或是武术比赛、文艺演出,看台上常常座无虚席。桥的两侧,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三五成群,欢声笑语,不亦乐乎。

  那年,五一桥两边宽敞的步道上突然开了一家冉老二麻辣烫,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香、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美妙地结合在一起。

  傍晚,桥的两侧便摆上几张可移动的桌子,人们或是举杯畅饮,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或是泡杯清茶聊天,享受着那份惬意。

  以前,大山里的人哪里吃过什么麻辣烫,连看都没有看见过。那时我还在县里谋职,正在恋爱期,女朋友是土生土长的石柱县城人,亲戚朋友很多。自然,晚上我们也经常到五一桥吃麻辣烫。

  吃着麻辣烫,听着玉带河的潺潺流水声,二两老白干和着毛肚、鸭肠、黄喉、鳝鱼、肉片、肥肠、血旺、豆芽……想吃什么就煮什么。那个麻辣鲜香,吃得人酣畅淋漓,汗水从毛孔溢出来,全身顿觉无比的轻松。那个年代,吃麻辣烫对于我们山里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每天吃每天想,每天想每天吃,总也吃不够吃不烦。

  味觉的共同点往往催生爱情的花蕾,是成就婚姻的基点。也正是五一桥的麻辣烫,加速了我的爱情和婚姻,成就了我的小家庭。现在想起这段往事,我自己都觉得好笑。

  五一桥的夜晚,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洋溢着生活的美好,让人流连忘返。我常想,如今提倡发展夜经济,当年五一桥的夜市,可是领先了40年呢。

  时光荏苒,五一桥依然横跨在波光粼粼的玉带河面上,但体育馆搬迁了,少了过去的那些赛事娱事。当年凿渠的号子声早已沉入河底,化作永不眠歇的细语。

  桥身被五彩斑斓的灯光勾勒,与水中的倒影相互辉映,如梦如幻。桥上车水马龙,车灯闪烁。

  玉带河把四季酿成水声,将晨昏织进涟漪。古桥斑驳的石阶上苔痕藏着光阴,水声是它最古老的琴弦。

  站在五一桥上,看着休闲广场上欢歌起舞的人群,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听桥下潺潺的岁月低语,好似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