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三全育人”实践答卷 打造现代职教治理典范开设《跟着建筑去旅行》课程 探路数字化美育贯通“四大课堂” 构建思政育人新生态
第012版: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砥砺前行担当作为
上一版   
交出“三全育人”实践答卷 打造现代职教治理典范
开设《跟着建筑去旅行》课程 探路数字化美育
贯通“四大课堂” 构建思政育人新生态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开设《跟着建筑去旅行》课程 探路数字化美育

  在重庆这座8D魔幻城市之中,有许多“魔幻”建筑令中外游客惊叹不已。这些建筑,是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成为了建筑专业教学的生动教材。

  五年前,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借力数字化技术,打造《跟着建筑去旅行》虚实结合课程,形成独具匠心的“专业+美育+思政”融合模式。自开课以来,该课程选课人数突破8000人,评教好评率达92%,先后入选重庆市职业院校土木建筑大类专业典型案例、2023年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

  数字赋能彰显城市特色

  “三位一体”打造虚实结合教学场景

  重庆标志性景点——洪崖洞是如何建成的?为深度解析洪崖洞的建造原理,《跟着建筑去旅行》课程构建“数字技术+课程内容+实践平台”三维赋能体系,打造虚实融合的教学场景,将重庆特色建筑“搬”进课堂。

  校企团队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对洪崖洞吊脚楼等20余处巴渝建筑进行数字建模,开发包含VR沉浸场景、全景漫游、构件拆解模块的立体资源矩阵。尤其是自主研发的绿幕交互系统,通过“技术解构—情境重构”策略实现建筑动态解析,将斗拱榫卯构造等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身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将随着行业发展持续更新、动态生长。课程首创“竞赛驱动—数据迭代”机制,搭建UGC建筑文化平台,通过“寻找重庆最美建筑”学生竞赛,校企共研遴选典型案例入库,形成“创作—评审—应用”动态更新闭环,确保资源与行业同步迭代。目前,课程资源涵盖微课视频80余个、三维模型50套,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累计服务国内外学习者超8000人。

  融合育人厚植家国情怀

  实现专业提升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是解放碑步行街空间规划的核心灵魂,也是我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在讲到解放碑步行街的城市空间规划时,《跟着建筑去旅行》将解放碑所代表的重要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融入其中,给学生带来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

  以建筑之美,育时代新人。该课程立足职教定位,构建“一线三融五对接八模块”体系,以“建筑旅游”为载体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主要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为线索,创新融合建筑知识、美育素养、思政德育三类图谱,形成“美学素养—绿色理念—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哲匠精神”五维目标链,搭建“建筑审美—材料理念—巴渝人文—家国情怀—匠行实践”五阶路径,建立知识建构与价值塑造双螺旋机制,实现专业能力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

  在“巴渝古筑鉴赏”模块,引导学生解码传统民居生态智慧,植入生态文明理念;在“红色建筑故事”模块,依托革命遗址,通过场景还原与技艺感悟工匠精神……课程通过模块化教学实现思政精准融入,创新“建筑叙事+专业实训”沉浸式教学,在保持技术深度的同时,以建筑遗产历史厚度激活思政温度,为职教课程思政提供了创新思路。

  职教改革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懂技术、有情怀、能担当的时代新人

  2022年暑假,学校三下乡实践团队带着《跟着建筑去旅行》课程深入乡村,通过VR技术让乡村儿童鉴赏建筑之美,小朋友们纷纷感叹:“房子在变高,城市在扩大,好奇妙哟。”这种奇妙的体验,也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科技的梦想火种。

  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组构建“技术赋能+文化浸润”乡村振兴模式,运用VR/AR开发巴渝建筑数字孪生体验,在重庆多地开展留守儿童美育课堂,通过沉浸式场景传递乡土建筑艺术价值,推动“技艺传承+文化自信”双轮驱动的美育改革,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课程构建“数字赋能、内外联动”教学范式,与48所院校采用形成专业协同网络。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创新“中文+美育”模式,开发中英双语微课,为老挝、巴基斯坦等国培养建设类人才300余人次,打造“职教出海”示范品牌。

  未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将继续深化“数字+教育”融合,拓展建筑文化国际传播渠道,推动土建类专业资源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培养“懂技术、有情怀、能担当”的新时代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张万钦 余佳洁 石倩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