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要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站在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高度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固本培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之所以要抓住改进作风来推进党的建设,是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实际上是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突出表征。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指出作风问题的根源所在。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要致力于从根源上铲除滋生不良作风的土壤。要深刻认识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的密切关系,把党性修养作为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要深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与作风建设的密切关系,自觉增强抵御不良习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要深刻认识加强纪律建设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长远之举和根本之策,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正风肃纪一体推进,督促党员干部讲政治、明规矩、守纪律。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发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叠加效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从思想和制度两个维度筑牢抵御不正之风的铜墙铁壁。
靶向纠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显著特征,也是以作风建设持续赢得党心民心的关键一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直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要紧盯关键节点亮剑作风顽疾,持续强化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的有力威慑,为党员干部打好“预防针”、绷紧“廉洁弦”。要靶向纠治“四风”严防隐形变异,建立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从腐败案件中梳理分析问题动向,跳出个案发现党员干部作风和政治生态问题,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规范一方的良好效果。要站稳人民立场紧盯突出问题,下大气力惩治“蝇贪蚁腐”,既要从严查处问题、释放震慑效应,也要强化系统思维,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深化以案促改促治,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模范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要主动向党中央看齐,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实施细则,形成上下齐心、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围,确保改进作风工作层层落实、收到实效。在具体工作中,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首先要做到;要求基层做到的,机关首先要做到;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一把手”首先要做到。“关键少数”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发挥“头雁效应”,不当“作秀者”、不做“看秀人”。一方面,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浮躁心理、急躁心态压下来,不把好看的数字、开了多少会、做了台账资料等作为政绩;另一方面,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多到基层掌握实情,多听取群众、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任务、考核方式等,让唯实争先成为评价工作和干部的重要标准。
久久为功,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善于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并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抓实抓细抓具体,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使作风建设随着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进而同步深化。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直面“四风”隐形变异和治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必须紧盯不放、升级打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准确理解把握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坚持从小事严起、从日常管起,进一步抓住苗头、找准病灶、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要秉持强烈的政治担当,以严的基调改进作风,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注重在体制机制层面形成长效化保障,走出“一抓就好、一放就松”的治理怪圈,不断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CDJ04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