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教委联合相关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在全市中小学食堂建立食材同质、菜品同价、师生同餐等“三同三公开”制度。本周,全市中小学均已开学,校园餐也到了接受考验的时候。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面对这一棘手问题,一些地方被动应对,一些则积极探索。此次重庆从市域层面高位介入,是以制度为校园食品安全护航,让师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三同三公开”,是治标之举,更是治本之策。“三同”的关键词是“公平”,“三公开”的关键词是“公开”。从校园管理层面说,这一探索已不局限于校园食品安全的技术升级,更是校园食品安全的制度迭代。这种迭代,以全流程透明化为保障,直击校园食品安全长期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同”,是以风险共担保障校园食品品质。近年来,许多地方陆续推行起“某某陪餐制”。陪餐虽好,但其仍是二元对立思维下的产物,陪餐者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督者,却无法成为全过程的参与者。重庆变“陪餐”为“共餐”,看似是在做技术上的微调,却是一次重要转变:当教师与学生同价同菜同餐,老师便自然成了校园餐的第一把关人,一旦发现食品问题就能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处理。这种师生“风险共担”,让每位老师都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一道防线。
“三公开”,是以流程透明确保每一份校园餐都置于阳光之下。“三公开”将食材采购、食谱制定、加工制作的各环节、全过程公开。供应商、学校、家长,都能成为监督校园食品生产流程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开通“明厨亮灶”终端、向家长公开后厨视频观看权限等举措,让无处不在的透明化和信息公开,打破各方对校园餐费“暗箱操作”的质疑。这种改变,跳出了过去“围着安全说安全”的窠臼。如此制度创新,促使校园餐生产制作更公开、更透明、更规范,确保师生吃下的每份校园餐都安全、健康。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从责任部门到社会公众,都为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这一次,重庆提出建立“三同三公开”制度,是在校园食品安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如今,新学期刚拉开帷幕,“三同三公开”能取得哪些实效、要做哪些微调,值得关注,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