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不给钱就封号”无异于勒索让每份校园餐都置于阳光之下人有三急,岂可限时九龙坡 奋力书写新时代体育强区建设“九龙”篇章公益广告
第009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用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不给钱就封号”无异于勒索
让每份校园餐都置于阳光之下
人有三急,岂可限时
九龙坡 奋力书写新时代体育强区建设“九龙”篇章
公益广告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2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渝论坛

用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王瑞琳

  “从注册发展到现在,科创经纪人一路‘保驾护航’,公司才有今天。”最近,《人民日报》报道了一个来自重庆的故事:当基诺莱(重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步入发展正轨,总经理刘云威仍对科创经纪人的付出念念不忘。

  科创经纪人,是重庆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的一个缩影。过去,因为不懂经营,刘云威团队的专利基因组测序技术迟迟未能走向市场。科创经纪人程玉婵得知后,为其量身定制全套方案,协助团队进行企业工商注册、项目申报代理等,并成功融资980万元。

  只有将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才能有效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价值。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正是推动两者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需要被护航的不仅是“卖方”。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技术创新风险”,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在市场、财务等方面带来新挑战。现实中,中小微企业“不愿转”、科研人员“不敢转”等情形的存在,正是这一概念的写照。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更多“保驾护航”,有效化解种种“不敢”“不愿”。怎么做?不妨向先进省份取取经。浙江省科技厅的佟桂莉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体会,是用改革新举措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老大难’。”

  以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的“先用后转”机制为例——“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围绕该机制,浙江推出了五大配套机制,包括法规政策护航、保险产品兜底等。截至去年12月,浙江已有6300多项科技成果向企业“先用后转”,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

  一把改革“金钥匙”,打开科创应用新天地。浙江的成功经验背后,是对企业痛点的精准把握,是对机制藩篱的大胆突破,是对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这带来一种启示:想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更大突破,就要深入调研本地实际问题,形成政策引领、多方协同、精准发力的高位部署,并将相关方案落实落细,把各类科创主体服务“巴适”,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在重庆,类似的行动已经提上了日程。就在上个月,《重庆市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行动计划(2024—2027年)》正式印发实施。无独有偶,“改革”也成为了这份计划的关键词之一。针对成果转化制度存在的问题,重庆将从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实施改革攻坚行动,集中开展包括“先用后付”等在内的成果转化“五项机制”改革试点。此外,重庆还将率先把高校用于奖励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至80%以上,进一步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我们要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打通科技创新的瓶颈”,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重庆高新区一位相关负责人说。用改革的手段,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保驾护航”,让科技创新的澎湃活力在巴渝大地不断迸发,加快形成全域创新新格局,重庆定能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