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神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源泉。“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是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并生长出来的,是重庆城市文化形态和重庆人民精神品格的深度凝练。这一城市精神与高校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高度的价值内契性和逻辑同构性,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宝贵资源,具有成风化人、价值塑造、精神引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将重庆城市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讲好重庆故事,有效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以“坚韧”为基,锤炼大学生品德意志。重庆地处两江环抱高山险峻之所,“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重庆人开山为城,沿江建设家园,在险峻的自然环境和接续奋斗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带有独特的巴蜀文化基因,凝聚着重庆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血脉传承。这种坚韧的秉性为重庆的发展和时代新人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教育源泉。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弘扬“坚韧”精神为主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重庆城市精神的内涵,体悟重庆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能够在“坚韧”精神的激励下,积极投身社会,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以“忠勇”为魂,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重庆是英雄之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资源,在保家守土艰苦抗争中形成了忠诚勇敢、重信守诺的城市品格和忠贞报国的家国情怀,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红岩精神是重庆人民的精神丰碑,红岩英烈事迹是青年学子心中的指路明灯,凝结着革命先烈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成功密码,是滋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融入、实践体验、活动浸润等方式,将“忠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用好鲜活的革命文化,用足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担当,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脚踏实地、奋楫前行,在时代的洪流中勇担使命,在与祖国共奋进中描绘中国式现代化新画卷。
以“开放”为径,拓展大学生视野新格局。重庆虽为山城,却尽显夺江入海、开拓进取的城市胸怀和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气度。新征程上,将开放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有助于增强现实自信和未来自信,有助于跳出固有思维,让大学生在更为生动和鲜活的现实场景中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将人生坐标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在筚路蓝缕的奋斗路途中汲取力量。高校应树立“就地取材”的理念,挖掘“在地化”素材,坚持用改革开放实践案例激励学生,以城市温度涵育学生。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记忆,打造经典案例,传承巴渝智慧。充分利用城市里的历史遗址和物质留存,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开展重庆开埠史研究、长江文化精神剖析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打造接地气、有温度、带有鲜明地域印记和文明传承的思政教育生态。
以“争先”为目标,培育积极进取的有为青年。从古云阳人开创盐场到近代卢作孚改写长江航运历史,重庆人民在时代的风卷云舒中锻造了敢拼敢闯、敢为天下先、争做弄潮儿的城市气质。“争先”不仅是重庆人民在新时代奋进的精神指引,更是实践的动力,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教育价值,能够激发学生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实践热情,促使学生将思想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将“争先”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能够激发学生昂扬进取、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类创新竞赛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勇争一流。通过大力弘扬重庆城市精神,培养广大青年不怕苦的意志品质、能吃苦的闯劲干劲、甘吃苦的理想信念,鼓励青年积极走向基层、留在基层,在广阔的基层天地中磨炼自己,踏实埋头苦干,挥洒无悔青春,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4sksz03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