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助力渝企“出海”行稳致远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助力渝企“出海”行稳致远
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2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助力渝企“出海”行稳致远

高弘倞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为重庆立足西部、服务大局提供了根本指引。法治既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也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基础。要紧扣“两大定位”,以“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为目标,进一步在人才、平台、服务等方面着力,稳步推进法律服务业开放,努力做到“贸易交往到哪里,涉外法律服务就推进到哪里”,助力渝企“出海”行稳致远。

  做优队伍,强化涉外人才基础支撑。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人才是根本、是基础。一是深化定向人才培育机制。进一步围绕东盟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国别法治人才培养,丰富培训课程体系,既关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实务,也关注其政策动态、文化习俗等对法律事务的影响。如增加对相关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法律规制的培训内容,为企业在当地开展新兴产业投资提供法律支持。同时,与更多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法学院校、律师协会等建立长期合作,拓展涉外法治实务人才培养渠道。二是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人才引进服务团队配置,为外籍律师、外籍法律顾问提供从工作签证办理到生活安置的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搭建国际法律人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国际法律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吸引更多国际知名法律专家、仲裁员、调解员等参与,提升重庆涉外法律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三是完善涉外法治基础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重点加强与重庆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及其他设有涉外法律专业的高校合作,强化涉外法律人才培育,共同开发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涉外法律课程。同时,加强与境内外有国际业务的律所和企业合作,在境内外建立更多的境外法律、国际业务实习实践基地,并积极与东盟等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为学生及执业律师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丰富涉外培训活动形式,开展国际法律实务模拟竞赛、组织青年律师赴国际知名法律机构交流学习等,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做实平台,强化平台载体赋能驱动。在助力企业“走出去”和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方面,平台建设是抓手、是关键。一是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法务区服务效能。在提供律师、仲裁、公证“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的基础上,引入更多专业服务机构,如国际知识产权评估、国际税务咨询机构等,为外向型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线上法律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完善重庆国际贸易摩擦应对法律服务工作站功能。联合市商务委等部门,进一步完善重庆国际贸易摩擦应对法律服务工作站的协作机制。建立健全贸易摩擦预警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时跟踪国际市场动态和贸易政策变化,及时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信息。组建专业的法律救济团队,为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同时,定期举办应对贸易摩擦的专题培训活动,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三是深化与高校的战略合作。积极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推动研究成果在实际涉外法律服务中的应用。如针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及RCEP、东盟等区域国别的法治研究成果,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宣讲和指导,帮助企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营策略和风控措施。同时,加强与高校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国际法律规则的制定和国际法律事务的处理,提升重庆在国际法律领域的话语权。四是加快筹建中国—东盟法律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和已建立的与东盟国家的纽带,积极推进中国—东盟法律服务中心的筹建工作,制定详细规划和运营方案,在邀请东盟国家的律师协会、律所、法律组织、法学院校等开展合作共建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中心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

  做强服务,构建优质高效护航体系。深化涉外法治合作、护航企业跨境发展,优质服务是内核、是保障。一是拓展东南亚法律服务网络。在与新加坡律师公会签署合作备忘录、部分律所与东南亚国家(地区)律所建立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合作。推动更多重庆律所与当地知名律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鼓励律所在东南亚设立分支机构。此外,加强对东南亚国家法律制度、市场规则的研究,定期发布研究报告和风险提示,为企业在当地投资经营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完善全向推介机制。联合市商务委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与行政部门、商会协会、外国领馆等的沟通协调。定期更新汇编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参阅手册,及时收录最新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信息、成功案例等,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参考资料。建立健全涉外企业、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双向共享名录动态更新机制,提高对接的精准度和效率。三是提升法律服务能级。深入开展“产业链+涉外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根据重庆产业发展特点和企业“走出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法律服务方案。如针对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组建专业的法律服务团队,为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同时,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除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咨询活动外,还可以组织法律服务团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系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市司法局律师工作处处长、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