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牢牢把握深化农村改革的方法论在守正创新中筑牢文化安全屏障深入挖掘巴渝诗歌蕴含的时代价值
第007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牢牢把握深化农村改革的方法论
在守正创新中筑牢文化安全屏障
深入挖掘巴渝诗歌蕴含的时代价值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2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笔记

在守正创新中筑牢文化安全屏障

邓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安全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强化文化安全意识,才能有效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在守正创新中筑牢文化安全屏障,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精神文化支撑。

  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优化意识形态工作组织架构,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协调跨部门工作管理,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人人挑担子、分工不分家的协同工作格局。二是完善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持续拓展网络舆论宣传阵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同时,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密切跟踪意识形态动向,坚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三是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统筹规划,合力推进,通过完善培育、践行、监督、评价等机制,真正取得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成效。另一方面,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着力构建环境优化机制,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作用,引导广大人民树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共识。

  提升文化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能力。一是优化文化治理体制机制,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协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文化治理制度,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文化治理的重要任务。应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助力、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文化管理格局,建设人人参与的文化治理共同体,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凝聚强大合力。二是健全文化领域法律制度,推进文化治理法治化。法治是实现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要完善覆盖文化领域各个层次的法律体系,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细化运作的具体规则和程序,形成各级政府同抓共管的发展格局。要不断完善和健全文化领域法律法规,为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文化善治保驾护航。三是创新文化治理模式,提升治理实效性。要鼓励探索融合科技与社会参与的新型文化治理模式,推动文化治理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科技、产业、学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文化治理网络,推动文化治理的协同创新。

  深入开展国家文化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全民国家文化安全意识。一要拓展国家文化安全宣传教育内容。丰富且有深度的教育内容是文化安全宣传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国家安全理念,让学习者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安全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与行为准则。要把世界文明多样性、跨文化交流技巧以及国际文化交往案例等纳入教育教学,进一步丰富国家文化安全宣传教育内容。二要创新国家文化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技术,创新国家文化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展现形态,丰富国家文化安全宣传教育形式。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呈现形式,向广大受众推送文化安全相关知识。要将国家文化安全宣传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提升青少年国家文化安全的意识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能力;将国家文化安全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