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六和合一”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打造渝派文艺精品 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不断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第007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构建“六和合一”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打造渝派文艺精品 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不断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1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黄彦博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是法律实施的关键环节。规范有序的涉企行政执法,不仅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还能有效促进市场活力释放,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聚焦标准要素体系、监测预警体系、规范评估体系、源头治理机制四大着力点,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效果和执法监管效能,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全面构建涉企行政执法标准要素体系。构建行政执法标准要素体系能够有效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精细化管理,避免任意性执法和选择性执法,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必要前提。一是细化“三项制度”实施标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是推进涉企行政执法透明、规范、合法、公正的重要抓手。要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实施标准,明确“三项制度”落实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内容范围、程序规范、方式标准等要素内容,推动“三项制度”有效实施。二是细化涉企行政执法裁量标准。要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裁量标准的设定原则。聚焦不同执法领域,围绕企业违法行为过错程度、损害程度等因素,构建过罚相当、梯度明确的分类分项裁量标准体系。逐步推动行政执法裁量标准从行政处罚向行政许可等各类行政执法类型延伸,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三是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要加快形成层级上下贯通、行政司法结合、系统规范高效的法律适用标准,加强涉企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发布,通过以案释法,提升涉企行政执法效能。

  创新优化涉企行政执法监测预警体系。通过数字化赋能,构建涉企行政执法监测预警体系,是提升执法精准性的有效方法,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数据底座。要在“依法、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全面打通市场监管、税务等涉企行政执法部门的数据通道,加强执法数据标准化管理,厘清执法数据逻辑链条,优化数据更新机制、数据管理机制,有效形成涉企行政执法数据底座,为实施精准涉企行政执法提供决策支持。二是搭建涉企行政执法调度平台。要依托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按照执法监测预警“全量汇集、多跨联动、标准统一、全程监督”的模式,坚持“行业归口、属地负责”的原则,分层级、分地区实行涉企行政执法全链条统一流转、办理、反馈、审核机制,推动涉企行政执法监管由独立实施向多跨协同转变。三是丰富涉企行政执法数字应用。要围绕涉企行政执法核心业务和重点领域,依托执法全量数据,统筹推进涉企行政执法风险预警数字应用建设,实现执法监管实时在线,全天候响应。完善涉企行政“执法+服务”应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辅助执法,不断提升综合执法工作规范化水平,并同步开展涉企普法宣传服务,逐步提升涉企行政执法有效性。

  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规范评估体系。有效发挥涉企行政执法规范评估的“指挥棒”作用,提升执法监督的科学性,以评促改,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建立涉企行政执法评估指标。要立足涉企行政执法标准,围绕涉企行政执法全流程,分项形成可量化、可比较的评估指标。突出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等理念,重点评估执法公平、公正、公开等方面内容,通过评估提升涉企行政执法质效。二是加强企业满意度感受度调查。要提升企业、公众对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的参与度,在涉企行政执法全过程实施“反向监督”,畅通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监督投诉渠道,倒逼提高涉企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同步提升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三是形成涉企行政执法问题整改闭环。要建立“清单化”和分级分类涉企行政执法问题整改机制,重点督促涉企行政执法中的典型疑难问题整改,加强问题复盘和跟踪回访,将问题整改与问责监督相结合,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推动完善涉企行政执法源头治理机制。通过变被动执法为源头治理,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实现市场化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有效贯通。一是实施信用监管。要深化全行业、全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涉企信用信息集成,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信用档案,发挥企业信用在日常监管中的导向作用,实施差异化监管。建立守信激励和惠免政策,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二是强化行政调解。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明确具体工作程序和规则,加强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推动建立大调解联动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加强主动服务。要充分发挥社区网格的“神经末梢”作用,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营的方式,积极培育基层普法辅助队伍,实施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根据企业特点,精准普及涉企法律法规,开展守法劝导,不断提升依法治企水平,有效降低企业违法风险。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4RZ01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