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州区马营村,蓝天、彩林、村庄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初冬乡村画卷。通讯员 王晓宇 摄\视觉重庆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也指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构建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构建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要活用善用“六治融合”创新,实现党建、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生态“美美与共、六和合一”。
党群联合,党建和通谱新篇。坚持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加快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原则,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实现“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形成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位一体”基层党组织体系。深化区域“联动共建”,强化社区、小区、商区“三区联动”,“红色阵地”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面覆盖,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头作用,深入落实“基层一把手”推动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责任。
政企相合,经济和煦提质效。解决基层问题的落脚点,是要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一方面,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依托城乡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入开展工业发展增效行动,积极探索培育发展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经济,大力支持发展民营企业,深挖“以商招商”的辐射力,培育经济发展增长点,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楼宇经济“新高地”。另一方面,要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好镇街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和企业走访制度,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针对性服务。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强政务服务改革事项落实及存在问题的常态化核查。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探索开展企业执法监管“综合查一次”。
“三治”结合,平安和顺促善治。要充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力、融合共治。激发自治活力,探索基层党组织引导基层自治平台建设的新模式,大力推动网格化管理与议事协商机制相结合,确保问题在网格内及时解决。树立法治思维,加强城乡基层治理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等的学习宣传,健全警调、诉调、访调等“多调合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基层“一站式”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建设,推动综合执法任务到网、责任到人。发挥德治作用,探索开展社区道德评议,发现和宣传社区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深入整治侵害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等问题,让失德者付出沉重代价。
多元聚合,民生和乐增福祉。推进城乡基层治理,要坚持贯彻落实“民生为大”的理念,突出“民呼我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团结民力、凝聚民心,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全力打造高品质民生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打造党员服务民生示范阵地,畅通高校、社会团体、相关企业开展社区服务通道,合理撬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民生服务,丰富社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供给内容。通过现有党建网格空间资源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导入社区居民急需的健康养老、社区食堂、托育设施等服务功能,构建兼顾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网络关系,形成生态完善、流量共享的社区单元运营体系。
正新同合,文化和润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把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中心任务和重要抓手,锚定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高水平服务,坚持文化惠民、文化振兴,打造全民参与、全民认同、全民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广泛收集群众兴趣爱好和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组建一批涵盖生活技能提升、文化爱好学习、体育运动开展等的社区学院。深入推进“一社区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掘域内民风民俗文化中的“乡贤”“亲族”理念,大力宣传“孝”“善”等中华传统美德,营造基层治理良好文化氛围。
“三生”融合,自然和谐展画卷。城乡生态环境品质事关民生福祉和城乡形象。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正确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围绕美丽重庆建设,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社会组织协同、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城乡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供高品质生态产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积极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畅通投诉渠道,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即接即办、一办到底”。大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行动,持续组织城乡、社区、小区三级联动,开展“洁净家园”活动,高标准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在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乡安全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