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也指出,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如何聚力打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标志性成果?怎样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围绕这一主题,重庆日报推出策划专题,以飨读者。
——编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和移民文化交相辉映。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础上,重庆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书写锚定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庆答卷。
坚持“人文立城”理念,着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揭示了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庆实践中,重庆提出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做到政治立魂、精神立德、人文立城、文艺立品、创新立业、变革立制”。人文之城建设是重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的重要路径之一,要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支撑。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和规划,围绕文化强国战略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制定了符合城市文化底蕴以及人文特征的发展规划,为重庆文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和规划蓝图,奋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重庆人文之城建设。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工作导向。重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立足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需求,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一是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围绕人民群众新期待,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城市文化,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重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建设一批风格鲜明、多元共存的文化场景与设施。如“十八梯·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的改造与建设,通过提取文化典型要素,利用主题建筑手法,设置多种消费与体验场景,让不同文化在场景中融汇共生。二是推动多元文化创意融合,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地理空间条件,使得重庆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同文化元素交相辉映,持续提升重庆文化魅力。山在水中,城在山上的独特地理条件,构建了重庆山、水、城一体化、立体化的城市景观,也为文化创意的不断迸发提供了条件。洪崖洞灯火璀璨,勾勒出巴渝文化的独特魅力;李子坝轻轨穿楼而过,成为网红景观,展现了山城的奇特风貌;朝天门的两江交汇与解放碑的繁华都市氛围交织,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通过多元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重庆不断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塑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名片。三是充分发挥艺术学院、歌剧院等的作用,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从国际经验来看,纽约、东京、巴黎等世界知名城市都汇聚了众多顶尖艺术学院和歌剧院,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重庆充分发挥重庆市歌剧院、四川美术学院等的独特作用,鼓励其立足本地历史、文化与产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人才,为文化强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红色文化为根基,坚持铸魂育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重庆是一座光荣的红色之城、英雄之城,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要坚持以红色文化为根基,实现铸魂育人。一是构建红色文旅发展体系。重庆依托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红色基因融入文旅建设的全过程,打造彰显红色气质的文化旅游新产品。重庆以文旅产业为抓手,构建起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在文旅发展中讲好红色故事,以红色基因赋能文旅产业,让游客回顾革命斗争的艰辛历史,两者相辅相成,夯实了重庆的红色底蕴,是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激发文旅发展潜力的关键一招。二是深挖红色文化内涵。要永葆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就要不断推动红色文化与时俱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持续深化红色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一方面,重庆建立健全了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摸清革命文物的存续状况,以建立革命文物保护区、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保证各类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被科学利用、创新传承;另一方面,发挥重庆红岩干部学院等的理论研究优势,在追溯革命历史的基础上研究阐释红岩精神,激活红色文化传播潜力。三是坚持红色文化育人。一方面,着力构建红岩文化育人体系,发挥红岩文化育人功能,推进红岩文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培育时代新人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产出一批高质量文艺作品,以图书、话剧等形式向人民群众讲述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使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重庆人民的精神血脉之中。
以中国故事为旗帜,助力中华文化“出海”。重庆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新重庆故事。重庆积极响应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布局,积极将文化“出海”工作纳入顶层设计,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大力实施巴渝文化“出海计划”。发挥高等院校、文艺团体、民间组织的作用,打造一批对外文化交流基地,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平台和渠道,不断提高重庆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如重庆成立了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创建了iChongqing海外媒体传播矩阵,创新探索文化“出海”传播渠道与路径,面向全球以重庆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充分挖掘提炼重庆城市的文化价值与文化符号,塑造具有传播力、感染力的城市文化形象,吸引了大批国外游客,助力服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动巴渝文化“出海计划”。二是积极开展国际对话与互动。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大格局中,重庆积极与国际对话,在把握中国话语的前提下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打造“重庆@国际友城”跨国直播栏目IP,连线十余座国际名城,邀请海外友人与重庆隔空对话,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积极探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宣传方法,举办“海外大V拍重庆”活动,邀请一批海外大V实地走访重庆,感受重庆的人文风情与自然景观,以国际视角讲中国故事,提升重庆文化的海外亲和力与传播力,从而实现增强中华文化感染力与传播力的战略目标。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本文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人文立城与新重庆人文之城建设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