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博主参观安徽省巢湖市博物馆时发现,展柜内三件象牙文物居然发霉了,尤其是一件象牙笏板,全身布满霉斑。随后,记者联系到巢湖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对三件象牙藏品进行了清理。
博物馆,是安置文物、保护文物的重要场所。如今,巢湖市博物馆自家的文物发霉了,竟然要靠游客网上喊话来提醒——这样的流程,多少有点离谱。按理说,博物馆工作人员大多时间都与这些文物“低头不见抬头见”,但这样的朝夕相处,却没转化为文物保护的细致入微。如此“灯下黑”,让人不得不怀疑:发霉的文物背后,是不是管理在“发霉”。
管理为何“发霉”?如果制定的规定、流程、职责只停留在纸面上,而不落到实处,如此管理,的确“水分”太大。透过现象看本质,“发霉”的管理背后,还是人的问题。
有责任心的单位和个人,会怀着“时时勤拂拭”的虔诚,去对待这些历经时光洗礼的文化宝贝,哪里需要“走马观花”的游客专门提醒?更何况,一个博物馆的建设,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涉事博物馆作为管理单位,却任由辛苦收集而来的文物一天天发霉,如此敷衍了事,难免让人有“崽卖爷田心不疼”之痛。
更何况,网友指出了文物发霉的事实,涉事博物馆的应对之策是“见招拆招”,把发霉文物清理一番了事。巢湖市博物馆方面,既没有对网友关心的象牙藏品发霉之事进行相关情况说明,也没有针对公众关切展示更积极的整改态度。这样的工作作风,实在不能让人放心。
进一步说,馆藏文物保护不力,只是巢湖市博物馆一地一馆的事吗?其他文保单位都做得很完美吗?一个博物馆,因为文物发霉被推上了网络热搜,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是,如果更多文保单位,能在别人出的洋相里,看到自己管理上的“霉点”、痛点与不足,也不失为一种补救。
回到事情本身,为什么公众盯着发霉的文物不放?说白了,既是心疼,也是担心。毕竟,文物发霉,如果情况不太严重,尚可通过技术手段处理;更多文保单位如果在管理上“发霉”,可怎么了得?这是需要更多博物馆认真审视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