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力斯的超级工厂里,满产后下线一台车最快仅需30秒。依托“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问界M9仅10月交付量就超过1.6万辆,质量管控也达到了“发丝级”。
车轮上的数智化成果,与最近出炉的一项排名形成呼应。近日,赛迪顾问考量了中国337个城市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情况,并发布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其中,上海、重庆、北京位列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水平前三位。
数字的活力,不仅体现于产业数字化的“裂变力”,也彰显于治理数字化的“触及力”。今年夏天,重庆持续高温,化粪池存在易燃易爆风险。借助“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城市感知,重庆将“检测、报警、分拨、作业”全流程耗时缩短至20分钟,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治理效率。
数字化变革,正在全方位渗入重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驱动重庆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加速器”。
乘“数”而上,是一种时代潮流;顺“势”而上,是一种城市战略。去年4月,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召开,“1361”整体架构初步成型。一年多以来,重庆以数字化引领现代化,突出“四侧”融通“四链”融合,为城市插上云端双翼,悄然改变着重庆城的“大产业”和重庆人的“小日子”。
时至今日,“产业大脑”串起上下游、“未来工厂”助力智能化、“交通智管”打通拥堵点、“一件事一次办”惠及千万人……数字化既是工具,又是标尺,助力重庆探索产业升级和城市治理的新路子,精准衡量城市治理综合场景应用的效果。
全国前三,重庆做对了什么?战略选择的坚定、整体构架的搭建、三级能力的贯通、系统应用的迭代、实战能力的提升,无一不是重庆勇立数字潮头的理由。但原因不止于此,重庆的变化,由内而外。思想的迭代,先于发展的步伐。从数字重庆大会到“一把手”工程,再到定期召开推进会,数字重庆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深植人心。“1361”、“V模型”、多跨协同……对重庆而言,这些话语不再是陌生的名词,而是变革的有效手段,是干事的路径方法。
一年多来,重庆用顶层设计的智慧塑造变革的四梁八柱,用急用先行的策略打造变革的实战成果,用应用场景的升级增强变革的惠民实感,在全市凝聚起强烈的共识:数据“烟囱”必须拆除、数字“孤岛”必须打通,数字化改革要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从而推动整座城市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
全国前三,是亮点,更是起点。在赛迪顾问的报告中,重庆在数字产业化方面,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仍有差距。对此,重庆已有谋划——统筹建设网络、算力、数据等基础设施,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研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各领域深度植入渗透,不断拓展数字产业化的新空间。
到2027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继全国前三之后,重庆踏上了新的征途。一个数字化的新重庆,正在智“绘”超大城市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