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支撑。医学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的迫切需要,是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必由之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工作要求,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扎实做好“四链融合”改革文章,布局创新链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链”深度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路径。作为医学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医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积极对接服务我市“416”科技创新布局,重点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生命健康产业链建设,聚焦破解临床医学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工程问题,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交叉融合发展为路径,以打造超声医学研究院、感染与肝病研究院和代谢病研究院等高水平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为重点,系统布局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诊治的科技创新链,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同时,围绕创新链部署拔尖医学人才引育链,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优化“医教产研用”合作模式,推动医学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良性循环。
扎实做好“管理效能”改革文章,激发创新活力。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离不开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医院将以实现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标准流程,明晰“权责”分配,扩大科研自主权;进一步优化组织管理模式,推动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进一步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前瞻性、引领性布局生命健康领域交叉前沿研究;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医学科技创新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完善临床研究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揭榜挂帅”、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健全以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同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构建科技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体系。
扎实做好“人才引育”改革文章,夯实创新关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近年来,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始终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工作抓实抓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医院将围绕感染影像重点学科群发展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遵循医学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学科梯队人才培育;进一步健全高层次人才发现、吸引、培养和使用机制,围绕“顶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博士—博士后”五大人才层次,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强专兼结合的科创人才队伍;进一步改进人才评价,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扎实做好“文化培育”改革文章,营造创新氛围。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土壤的滋养。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医院将进一步健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宣传教育机制,引导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学创新价值导向;进一步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减少束缚创新的“繁文缛节”和“迎来送往”,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以制度激励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培育有高辨识度的风清气正的医院创新生态。
扎实做好“支持保障”改革文章,筑牢创新根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医院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进一步健全党对科技创新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强化干部人事管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确保科技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进一步健全主要领导领衔整体推进、专班运作、定期调度、督查考评、容错激励等保障机制,加强多跨协同、晾晒比拼,加大资源供给,完善科研支持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