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巴渝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的三大着力点数智赋能推动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设地名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职业院校融入市域创新体系
第010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巴渝乡村数字文化建设的三大着力点
数智赋能推动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
建设地名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推动职业院校融入市域创新体系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谏言

建设地名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陈倩茹 周文德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强调,要“突出重点深化城乡融合乡村全面振兴,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乡村地名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其功能与价值日益凸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加快乡村地名文化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不仅能够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打造巴渝和美乡村、促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深入挖掘乡村地理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重庆以“山城”闻名,乡村众多,其乡村地名蕴含着独特且丰富的地理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打造重庆特色地名文化品牌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应全面梳理重庆乡村地名信息,结合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重庆地名录、地方志等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内容翔实、结构完善的重庆乡村地名数据库,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地理知识、历史价值和人文内涵。与此同时,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征集活动,邀请当地的文化名人、历史学者等参与其中,共同挖掘和传承乡村地名文化,建立独具特色的重庆地名文化资源库。另一方面,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根据重庆乡村发展实际情况,从资源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乡村地名,进行相关品牌化打造。结合重庆地理特色和农业优势,打造如“重庆柑橘之乡”“重庆竹笋小镇”“重庆诗意田园”等特色地名品牌,提升乡村知名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加强乡村地名管理,规范品牌使用。地名管理是地名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重庆乡村地名存在的不规范、不统一、“有地无名”等突出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地名管理机制,对乡村地名的命名和更名进行规范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地名管理的程序和规则进行审批,以确保地名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需要重点规范乡村地名标志,如地名书写、文字使用规范等,及时整改存在问题的地名标志标牌,做到地名标志应建尽建,提升乡村地名标志美观性,确保地名标志建设质量。此外,在打造乡村地名文化品牌过程中,规范品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应加强对地名文化品牌使用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制定地名文化品牌使用规范等措施,积极引导各地乡村的涉农企业、农户等正确合理使用地名文化品牌,防止地名的滥用和侵权现象发生,共同维护重庆地名文化品牌的良好形象。为方便群众出行和物流运输,加快乡村建设,应重点推进乡村地名“上图”工作,指导互联网地图平台规范标注乡村地名,并发动群众采集农家乐、采摘园、农业观光园等地点信息,并依托数字技术,完善乡村地名查询、导航等便民服务。

  强化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知名度。宣传和推广是提升地名文化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重庆共有16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重庆的柑橘、生态渔业、草食牲畜、茶叶、榨菜、中药材、调味品七项产业已在全国拥有一定知名度。因此,亟需采取多元化、创新性的措施加强宣传与推广工作,为推进重庆乡村发展助力。首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广泛宣传重庆乡村地名文化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发挥乡村地名特色优势,全面总结乡村地名展现的自然山水景观、建筑样式风格、民风民俗文化,探索“地名+旅游”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乡村特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打造地名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和农产品品牌,将地名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中,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最后,赋能地理标志产品,推广“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乡村品牌,将地名文化创新性地融入农产品品牌内涵,强化农产品的地理标识及地名属性,通过乡村地名文化节、展销会、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活动,助力乡村释放经济发展潜能。

  (作者分别系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生、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四川外国语大学地名研究中心主任;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