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是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有“高精尖缺”科技人才,更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努力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让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
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务虚的概念,而是一个务实的发展战略,需要有坚实的产业支撑。首先,支柱产业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能源产业等都是典型的支柱产业,不仅在规模上占据优势,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些产业中引入新质生产力,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显著提升整体经济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支柱产业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支柱产业往往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巨大,具有富集的创新资源和强大的研发能力,通过技术突破、工艺改进,支柱产业能够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最后,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强保障。支柱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链带动效应,能够通过上下游产业的联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同时,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在劳动、技术、知识、管理、数据、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方面更具有优势,能更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推动支柱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在推动支柱产业发展过程中,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够有效推动技术革新、工艺改进,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为推动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是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原动力”。高素质技能人才具备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能够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如在能源产业转型中,高素质技能人才积极探索绿色能源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是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在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还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通过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支柱产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保持竞争优势。三是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产业生态优化升级。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就业和创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和完善产业生态系统的迭代升级。同时,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可以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有力提升地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点。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必须大力培养和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一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打通专科、本科、研究生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学习与训练,新工艺、新材料的钻研与实践,持续提升学生技术技能的研发能力。二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投入更多资源,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和发展机会,通过加薪、晋升等方式激励员工持续学习和技能提升。三是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生产性实训项目等建设,优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和培养环境,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培训,优化完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四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倡导社会树立尊重技能劳动的观念,让更多人愿意选择技能型职业,并为之努力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加强对优秀技能人才的宣传和表彰,让更多人看到技能劳动者为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