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在氤氲茶香里实现“共治”
一杯清茶、一把竹椅、一张方桌,花园七村的“坝坝茶”不仅成为居民休闲会友的好去处,也成为南湖社区共商议事的大平台。
“我们这个社区没有停车场,近年来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花园七村有一条近500米长、最宽不到4米的通道上,常年停满了轿车、小货车、三轮车,最窄的地方居民路过都要侧着身子走,消防车、救护车根本无法进出。”余建回忆。
2021年1月,南湖社区下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通过召集坝坝茶议事会,余建带领社区居民仅仅花了7天的时间,没有争吵、没有投诉,就把这条“糟心路”变为了“生命通道”。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不少急难愁盼都是在树荫下的坝坝茶摊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的。”余建说,通过坝坝茶议事会民主议事,南湖社区持续引导居民对“大事、小事、私事”分流辨别责任主体,群众议事积极性有效提高。
除了坝坝茶馆,在社区群众共同商议和积极支持下,南湖社区还利用社区闲置地块建成26个小而美的公共空间,打造约400平方米的“微益坊”,培育孵化“巧手工坊”等47个社会组织,已累计提供家政、教育、关爱老人儿童等各类公益服务500多次,组织起16个党支部、6000余名志愿者。
在市井烟火里实现“共生”
眼下,花园七村的“坝坝茶”已成为南湖社区一张响亮的名片,但这并不是南湖社区向“新”而生的全貌。
社区治理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有自身造血能力,特别是对于老旧小区而言,更需找到“老树新枝更著花”的路子,与居民实现“共生”。
事实上,南湖社区是南岸区乃至重庆近代城市发展痕迹保留最完好的社区之一,是消费需求旺盛、烟火气息浓烈、人情味道厚重的城市聚居区。
抓住这些特点,自2013年实施综合整治以来,南湖社区对三十七巷进行提档升级,打造“重庆原著生活场”文创特色街区,建设市民享闲暇、追回忆、品生活的市井文化慢生活体验区,盘活利用面积达上百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具有巴渝民居风格的街巷文化。
比如,南湖社区先后引进楠火锅、千冧花艺、春喜咖啡、惊鸿茶艺、随喜非遗等100余家各类高品质业态入驻,每年营业额超过3000万元,一批“90后”“00后”创业者在此生根发芽,为老社区注入了新活力,基层治理带来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当前,重庆正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社区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重点也是难点。花园七村这杯“坝坝茶”背后的故事,正是重庆践行高效能治理的生动缩影。
像南湖社区这样的案例在重庆还有很多——
比如,在江北区寸滩街道,依托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有效办理就业帮扶等事件172件,解决物业服务等问题302个,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因地制宜设置了办事大厅、数字社区展厅、邻里互助空间、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等,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在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美丽阳光家园社区,红岩小屋将志愿者集中起来,第一时间为居民排忧解难。
从“社会”到“社区”,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正蕴藏于一个个细节里,并由这样的细节直抵人心,在“微治理”中彰显“大城市”的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