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教育大计,立德为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必须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系统化落实机制,引导学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完善联动机制。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发挥德育的全面引领作用,做到厚德明智、寓德于体、以德育美、修德促劳,通过“五育”联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要确立智育的基础地位。以德育为沃土为智育供养、以德育为动力为智育赋能,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帮助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要求学生学知识、长才干、作贡献。要明确体育的保障功能。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加强体育锻炼与为国建功立业紧密联系,赋予体育德育“灵魂”。要挖掘美育的陶冶功能。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在美德的指引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辨美丑、知荣辱、明是非。要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在劳动实践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引导学生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新时代劳动者。通过“五育”并举、联动育人,激发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教育者的积极性,形成立德树人的有效合力。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落实全程育人理念,完善长效机制。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系到更好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贯穿了整个学生生涯,涵盖了种种子、育苗子、扣扣子的全过程,是学生成长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有顺序、有梯度、分层次地规划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设置教学内容,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由具体到抽象的选择教学方法,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环环相扣。围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优化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使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的需求愿望、认知能力、兴趣偏好相适配,不断丰富思政课的教育内涵。不同阶段的思政课更要有所侧重,要突出小学阶段的道德情感教育、初中阶段的思想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的政治素养教育和大学阶段的使命担当教育,做到一步一桩、层层递进。通过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持续释放思政课的教育功能,提升立德树人的长久功效。
构建“十大育人”体系,落实全方位育人,完善协同机制。“十大育人”体系包括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个维度的育人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目标统一的育人渠道群。要充分发挥“十大育人”体系中各个育人渠道的特色,实现课程育人打基础、科研育人讲创新、实践育人强能力、文化育人增底蕴、网络育人守阵地、心理育人重调适、管理育人知规矩、服务育人提质量、资助育人强帮扶、组织育人作示范。要发挥“十大育人”体系的整体性和有机性,加强各个育人渠道的协同合作,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因需育人、精准育人。通过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发挥各个渠道的育人特色,实现各个育人渠道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效能。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