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用数字法治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第012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健全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用数字法治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
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行笔谈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王晓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坚守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方向。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前提。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用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素材”宝库,丰富思政课建设内容,坚持史与论相统一,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把科学的真理传递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把准思政课建设的国情学情。本土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规律。围绕中国的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路径。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充分认识思政课建设的战略属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坚定文化自信,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为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根基。要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思政课建设实效,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创新思政课建设的思路举措。科学谋划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要坚持目标导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开准“药方”对症“下药”。要直面学生“问”计策,以学生为中心,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兴趣爱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课教学,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要面向专家学者“问”计策,邀请思政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问诊把脉”,做好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提高课程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要面向标杆重点马院“问”计策,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学习交流,汲取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培育思政课建设的名师名家。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更多高素质的思政教育名师名家是思政课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在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中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解决好师德师风问题。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培养和激励力度,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提高思政课教学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让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不断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输送高水平人才。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20SKSZ015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