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之路:长江流域2000年前经济文化互动的一个例证构建长江文明标识体系 推动长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绿色新篇章长江流域文化的开放观
第011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丹砂之路:长江流域2000年前经济文化互动的一个例证
构建长江文明标识体系 推动长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绿色新篇章
长江流域文化的开放观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绿色新篇章

文丰安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2016年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四次座谈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持续用力、驰而不息,不断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强高水平科学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赋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是加强绿色技术自主研发。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绿色技术研发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考核评优、奖励制度、经费支持等方面有所侧重,提高科研人员绿色创新积极性。要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引导沿线省市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与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金介”协同机制。二是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要加强长江经济带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要积极布局一批区域制造业绿色创新中心,推动沿线建立长江经济带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完善面向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三是壮大创新人才队伍。要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求,针对人才实施个人所得税减免、薪酬补贴等优惠政策,以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创业。要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内外优秀专业人才扎根沿线省市,为高层次科研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和科研条件。要简化高层次人才的签证、居留手续,提供便捷的服务。

  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长江沿线在推进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长江经济带发展正逐步摆脱传统高污染、高能耗模式,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一是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要加快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要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持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长江沿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鼓励沿线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沿线省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要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三是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要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提高沿线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注重绿色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一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要持续开展沿线工业园区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以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为重点,全面排查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推动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推动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出水自动监测,提升达标排放水平。二是加快形成“三水统筹”新格局。要大力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完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网络建设,开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持续加强长江干流和支流珍稀濒危及特有鱼类资源生境的保护。要扎实推进沿线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和工业、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等污染治理工程,优化沿湖、沿江码头布局,强化水上危险化学品运输环境风险防范。要着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用水总量与强度双控,逐步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加强江河湖库水量配置与调度管理,推进城镇、工业、农业节水。三是深入攻坚重难点问题。要加强重要湖泊蓝藻水华防控,继续深化控源截污,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退塘还湖、退房还湿,科学实施清淤固淤,加强富营养化治理及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建立水华监测预警平台和应急机制。

  营造绿色文化良好氛围。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文化以绿色愿景和绿色价值观念为无形内核,并通过具体的绿色制度规范和绿色行为实践来展现其有形的成效,能够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内在支撑。一是开展长江自然教育。要结合长江沿线丰富优质的科教资源优势,规划一批新学科、培育一批新职业、布局一批新基地、产出一批新成果,推动长江流域绿色发展。要依托长江富饶的湖泊、水库、公园、山脉、湿地和人文馆藏等资源优势,建设长江自然教育基地。二是营造城市绿色文化景观。要根据沿线不同城市的区位、资源禀赋及地方生产生活方式等特点,将当地绿色文化价值理念拓展外化为广大人民看得见、盼得到的目标,并将其转化为“接地气”的绿色文化符号。可在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通过植物景观与构筑物的组合,表达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环保理念。三是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要强化发挥基层单位能动作用,以基层社群居民推选等形式选出环保带头人,在社群内部确立绿色小愿景,制定绿色“微准则”,强化社群绿色身份标签,营造基层绿色文化氛围。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辑、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