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职业院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凝聚青年力量,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立足新时代,职业院校要以新形式、新内容、新载体和新路径,不断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把握“主导权”、筑牢“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统筹“机制、师资、合力”一盘棋,把握主导权。一是健全主体责任落实机制。职业院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和核心课题。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工作专班,组织引导学生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特质,大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厚植爱国情怀。二是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职业院校要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且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三是全面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格局。职业院校要坚持系统思维,从完善工作格局、明确任务分工、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统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融入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全面构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建设体系、活动体系、传播体系和保障体系,形成党政共管、上下齐抓、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实现最大化、整体化、全面化的教育效果。
织牢“课程、实践、网络”一张网,筑牢主阵地。一是夯实课程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理直气壮开好讲好思政课,采取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奋斗之中。要善用“大思政课”,建立相关课程联动机制,发挥好专业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让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在各门课程中得到充分挖掘和运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联动、协同育人。二是拓展实践大阵地。坚持校内外联动,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军训、“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会调研等,密切与企业、社区、农村、行业协会、社会机构等联系,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三是打造网络新阵地。搭建“报台网微端屏”一体化融媒体矩阵,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联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让学生全时全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创新传播方式和话语体系,善用网言网语,讲好“云思政课”,拍摄制作爱国题材的微电影、微视频等,激励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青春血脉。
共绘“文化、安全、舆论”一幅图,唱响爱国主旋律。一是加强文化引领。打造“艺术+思政”创新育人模式,挖掘红岩精神育人内涵,引入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红色戏曲进校园等特色品牌活动,将红色基因根植青年学生心底。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组织“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开展“大学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三是塑好舆论环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论阐释研究,广泛宣传推广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开展重大主题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创作、刊登、播放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音视频、图文作品,生动讲好爱国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