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新征程上,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结合”,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政治领导力激发基层“自治”内生动能。城市治理的很多工作要靠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和社区这个平台去落实。要抓牢党建统领“牛鼻子”。深化镇街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具体措施,把准基层治理方向,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选举一批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要抓好基层考核“指挥棒”。进一步改进基层党组织党建考核机制,完善指标体系,既考察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投入等经济指标,又考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民生指标,还考察党的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党建指标,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要抓实决策落实“关键点”。健全“区(县)—镇(街)—村(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居民议事会制度,探索线上议事会、社区开放日等新型协商形式,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充分撬动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力量。
以组织动员力激发基层“法治”治理效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要加强基层普法宣传。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党建+法治”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其在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打造法治图书角、开设法治讲堂、开展送法进家、观看普法直播等多种形式,促进群众增强法治观念。要优化基层法治服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搭建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党员先锋调解室,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法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问题早发现、全干预、勤调处,引导群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解决矛盾问题,打通法律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要加大基层监督执纪。对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开展提级监督试点,对反映问题较多的村(社区),突出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强化监督,常态化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资格条件审查,不断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提升村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基层治理营造良好环境。
以宣传引导力激发基层“德治”铸魂功能。在推进基层治理的重大实践中,“德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以规立德”淳民风。基层党组织要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道德在规范人们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用村规民约来引导、规范村民的行为,宣传公民道德知识,不断提升群众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以行崇德”树新风。基层党组织要着力破除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扎实开展文明乡村(社区)、文明家庭和“好公民”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优良家风、实际行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要“以文养德”润文明。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地方人文历史底蕴,寻找本地历史人物、名人故居、良好家风家训等,通过参观展览、舞台剧目、VR重现等方式,不断丰富德治建设内容形式,实现广大群众在思想上崇德、行动上立德、导向上树德,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的软实力,从而更好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