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从四个维度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从四个维度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8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

严伟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的战略升级和政策深化。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交织叠加,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城乡融合为重庆破除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指引。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力量。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践证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激发城乡资本和人才双向流动积极性,是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重庆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大城市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中小城市差异化发展,构筑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及数据等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有序流动与优化配置,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向城乡全覆盖;推动基础设施的改造更新,促进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全覆盖,提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和谐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长期实践证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制度安排,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重庆农业以小农生产为主,重庆农业现代化与小农户息息相关,要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根本地位,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持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建立健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提升重庆农业的韧性和活力。大力实施“强村富民”综合改革,通过集成发展“强村公司”、引育“乡村CEO”提升产业经营水平等各项改革措施,为乡村振兴增动力。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只有从加大财政补贴、推广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金融服务等多方面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才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庆要把“三农”作为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落实“三农”投入稳定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功能,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积极性。要持续完善重庆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健全农民收入补贴制度,完善种粮大户补贴,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对脱贫人口持续开展线上监测和线下核查,筑牢防返贫底线。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注重科技赋能,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扩大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范围,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新型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持续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乡村积极性,优化涉农金融供给体制机制,降低农业农村融资成本。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生产关系安排,是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在我国农村改革进程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重庆应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依托市场化手段,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健全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机制,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管用”机制,释放农村地区发展活力,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效能。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社会科学院对外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