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绩实效推动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牢牢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四重逻辑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厚植绿色底色
第006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实绩实效推动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牢牢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四重逻辑
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厚植绿色底色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8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牢牢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四重逻辑

陈进东 杨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七个领域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并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持续深化新时代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四重逻辑,才能持续把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向深入,实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改革目标。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鲜明底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巨大成就的关键,就在于党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改革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重要遵循。同时,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具体而言,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牢牢把握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二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最新认识指导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的各项工作;三是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力源泉是坚持与时俱进的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破解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难题、优化发展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动力源泉。一是构建适应数字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新模式。目前,数字技术逐渐重塑了文化生态,需改革传统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以数字化思维营造激发生产者产品创意的创作环境,以规范化思维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场域的市场环境,实现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二是打造不同文化业态协调共生的发展机制。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不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业态的改造提升,优化和完善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发展互动体验、文化主题旅游、沉浸式演出、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三是形成促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保障机制。整合完善管理机构,按照文化生产全领域全环节、文化产品全覆盖的管理原则,探寻文化管理机构更大范围、更多职能的整合,以更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规律。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价值旨归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成果,这要求改革要回应人民期待,推出更多符合人民需求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创作大批贴近人民生活和实际的艺术精品。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激发人民在文化生产生活中的首创活力,创造更加宽松和有利的政策环境,搭建文化创作的优质平台,让人民的创造力和活力能得到充分展示。要想方设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既让广大人民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普及性文化产品带来的精神愉悦,又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路径是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领域守正创新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本质上讲,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保证改革的根基永远坚固、航向永不偏离。同时,改革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既要创新思路方法,又要创新技术手段,不断探索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先进模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