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绩实效推动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牢牢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四重逻辑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厚植绿色底色
第006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实绩实效推动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牢牢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四重逻辑
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厚植绿色底色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8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实绩实效推动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

高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发展改革委将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动完善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落实机制,深谋实干狠抓落实,努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为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服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要通过改革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一是加快成渝地区区域市场一体化,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迭代完善“四个体系”,逐项推动落实到位。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要素市场健康发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快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二是纵深推进园区开发区改革突破。创新完善园区开发区运营模式,加快推动运营公司重组转型,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优化园区开发区产业布局,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量质提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体系,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程,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三是健全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重庆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完善民营企业增信制度,打造“信用重庆”3.0版。

  聚焦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通过改革构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是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建立促进产业深度转型政策体系,细化支持优质企业发展等配套政策,构建适应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科技创新机制,健全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条例》立法,加快建设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场景的数字经济系统,构建“评估建档立卡—诊断定制方案—专家辅导实施—金融配套支持—后续优化评价”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三是完善发展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优质高效融合发展生态,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及重点领域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四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迭代升级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做强次级城市支撑体系,优化山区库区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区县对口协同机制。

  聚焦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通过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一是构建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制度机制。健全重庆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支持广安加快融入重庆都市圈发展。建立“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构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治理一体化发展模式。二是完善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以“小县大城”试点为引领,实施区县城功能品质提升行动,“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强县富民和现代化,以“强镇带村”试点为牵引,全面提升小城镇服务“三农”功能。三是健全城乡要素双向高效流动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畅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制度通道。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实施“四进三回”行动,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农村权益的办法。四是全面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点领域改革。统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推动改革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

  聚焦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统筹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通过改革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为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一是深化民生领域集成服务改革。健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推动社区服务设施功能集成,合理配置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服务功能,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服务一站式享有。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贯彻落实中央改革部署,研究制定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政策举措,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多措并举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完善就业优先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落实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政策,持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四是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把握人口发展特点和流动规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生育政策激励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深化紧密型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改革。发展银发经济,建立健全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

  聚焦完善美丽重庆建设支撑体系,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完善美丽重庆建设支撑体系、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任务。一是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健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金融、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推动建设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循环产业园和综合性静脉产业园。完善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机制,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建设。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健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探索构建行政区域单元生态产品总值和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优化重点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探索建立湿地、耕地等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作者系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