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关联密切的类型教育,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解决区域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抓手。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还存在融合机制不够完善、资源共享不够充分、合作协同不够深入等问题,要加强政策融合、产教融合、资源融合,构建适应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以政策融合推进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的政策融合,要求在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形成两地政府、教育部门、产业界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协同工作的机制。一要注重顶层设计,促进成渝两地职业教育政策融合。重庆市教委和四川省教育厅共同制定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为推进成渝两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制定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时,成渝两地政府部门需共同参与,确保政策内容能够反映两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二要注重协同联动,抓好成渝两地职业教育政策落地。在实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时,成渝两地教育主管部门需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保障政策执行的同步性、资源调配的协调性以及成效评估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执行力度不一、步调不一致等问题。三要注重迭代更新,形成政策调整联动机制。成渝两地教育部门要建立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商讨沟通,根据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及时对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进行调整,确保职业教育政策紧跟成渝地区经济发展需求。
以产教融合推进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协同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成渝两地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首先,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基础。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正逐步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方向发展。成渝两地职业院校可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确保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能够满足市场实际需求。其次,技能培养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是产教融合的重点。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日益广泛,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步伐,不断强化校企合作,引入先进生产线和设备,让学生在校就能接触行业前沿的技术和工艺。再次,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是产教融合的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需求目录》数据显示,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三大产业集群人才需求最为旺盛。成渝两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可适度向这些专业倾斜,增开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以资源融合推进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校际交流与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的资源融合,主要包括主体资源、教育资源和特色职教品牌的融合。一是加快构建成渝“双圈”职业教育共同体。坚持成渝“一盘棋”,逐步引导两地职业教育进一步增进理念认同、发展认可和目标同向,鼓励两地职业院校间的师生交流和互动,营造开放包容的教育氛围,鼓励创新和协作。二是搭建成渝“双圈”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成渝两地职业院校合作开发新课程,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建立教学设备共享平台,优化两地职业教育的硬件资源配置。通过租赁、捐赠等方式,实现教学设备共享互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三是打造成渝“双圈”职业教育标志性成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共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同开展“巴蜀工匠”评选;在高规格学科及实训基地建设上,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创建一批全国知名特色学科、特色实训基地;在高水平技能比赛上,通力合作,取长补短,支持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