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也强调,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重庆作为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推动深化改革、数字赋能高效治理,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治理的主动作为。为此,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深化超大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数字赋能智慧高效治理,提升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贯通实战能力,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形成城市设施智慧化、城市治理高效化、城市功能人性化、居民生活便利化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
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提升超大城市宜居韧性“智治”能力。围绕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迭代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底座,深化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变革,加快构建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打造三级贯通、多跨协同、一体运行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提升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贯通实战能力,协同推动镇街职能体系和“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平台、数据、应用、体制机制一体贯通,全域推广“一件事”典型应用场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立足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城市特征,创新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超大城市运行和治理的新体系新机制新手段,构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率先探索多元化超大城市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场景,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国际化大都市。
统筹推进城市“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提升超大城市联动协同“共治”能力。围绕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框架布局,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坚持市级统筹、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着力构建职能清晰、协同高效、安全有序、多元参与的超大城市综合治理新格局。深化市级统筹,健全城市运行和治理统筹机制,完善机构、队伍、法规、制度配套政策体系,深化城市微观治理“一体化”改革,强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链条协同,推动城市治理从条块分割向整体协同转变、由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强化横向协同,健全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和量化闭环监督评价机制。突出纵向贯通,迭代升级三级权责边界和治理事项清单,推动核心业务一体梳理、体征指标一体构建、事件办理一体流转,持续完善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的闭环工作体系,加快重点能力向基本能力深化拓展,有效提升市、区县、镇街三级“一体化”治理水平。
扎实推进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超大城市精准精细“精治”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城乡社区连接平台的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平台底座“一件事”和综合场景赋能支撑能力,打造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市域现代化治理体系。迭代完善基层智治体系,健全落实与“141”基层智治体系相适应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强化跨镇街、跨社区协同,深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高水平建设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提高超大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完善社会现代治理体系,健全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化解风险机制,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探索建设基于城市统一标识体系的“城市码”,推进重大项目等“落图+赋码”机制,形成“多码合一、一码互联”的服务治理体系。
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生态载体建设,提升超大城市智慧高效“善治”能力。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加强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更新、空间优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信用等政策衔接协同。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健全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城市“平急两用”一体化保障能力。统筹推进全市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城市算力需求与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高效供需匹配,有效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加快建设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探索新型政企合作伙伴机制,构建多领域、多层级、多主体的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一体化发展,强化数据要素共享利用、数字服务普惠共享、数字治理高效协同。强化大城市带大农村,统筹推进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协同建设,推动城乡数字设施共享、数据资源整合,产业生态互促、公共服务共用,推动实现全域城乡大美格局。
(作者单位: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