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三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数智赋能让超大城市治理更具韧性以“五个转变”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推进城市更新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第007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激发“三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数智赋能让超大城市治理更具韧性
以“五个转变”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
推进城市更新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数智赋能让超大城市治理更具韧性

张培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也提出,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国际化大都市。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城市发展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如何提高城市韧性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数智技术赋能可以为超大城市韧性治理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方案。

  数智赋能城市韧性治理模式创新。推进超大城市韧性治理,应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治理模式,通过数智技术全面赋能,从被动应激性管理转向主动调适性治理,增强城市治理的及时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一要构建韧性治理平台体系。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更加灵敏智慧的“城市大脑”和触觉发达的“神经系统”,打造更精细、更完善、更科学、更智慧、更高效的“一张网”,及时掌握城市场景动态、要素流动、关键部件的运行状况,动态把握风险因素间的复杂关联,提高风险情境下的自我调适能力。二要拓展韧性治理感知范围。将数智技术贯穿到城市生命体中,有效运用到城市治理全过程各领域,从对物的感知拓展到对人和组织的感知,更加全面地反映和表达多元利益主体的需求与偏好,全景式、实时掌握城市“体征”,精准把握风险隐患,增强风险化解能力,推进城市问题靶向治理。三要提升韧性治理响应速度。通过数智赋能,实现业务流程的整合优化、改革重塑,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持续推进自主学习、自我调适和迭代升级,提高城市各领域各方面应对环境变化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增强对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复杂性议题的反应力和行动力,提高整体反馈和响应水平,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数智赋能城市韧性治理能力提升。超大城市治理需遵循城市治理方式的内在规律和自身特点,统筹考虑治理要素的复杂性、城市建设的完整性等,从以往针对局部的重点整治转向面向全局的系统治理,增强城市治理的动态性、科学性和整体性。一要强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运用系统观念和综合集成方法,将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党的领导和各个领域的发展,围绕数字重庆建设总体部署,动态加快整体构架迭代升级,实现平台、数据、应用等业务统筹规划和一体推进,有效发挥技术赋能的主导作用,推动城市发展和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二要健全韧性城市治理机制。推进城市韧性治理要从动态适应环境变迁上入手,使治理机制从事前、事中、事后相互脱节的碎片化范式向事前、事中、事后并重的全过程范式转变,着力加强风险治理制度建设,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治理工具,在数智技术支持下有效应对突发风险事件,顺利实现平战转换并取得实效。三要加强多维城市空间建设。增强城市韧性治理能力,既要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新基建,又要克服对技术手段的路径依赖,减少系统性失灵的风险。要以系统思维将技术韧性与社会韧性、经济韧性、生态韧性、制度韧性等统一纳入韧性城市建设,打造数字城市多维空间平台,实现技术与治理的有效耦合、双向互促,实现“管理赋能”与“技术赋能”的良性发展。

  数智赋能城市韧性治理场景扩展。城市是一个多元要素耦合的复杂网络巨系统,内部呈现高依存度、关联性,应重视不同要素间的关系,增强城市治理的情境性、兼容性和整合性。一要打造重大需求数字场景。在城市运行的物理维度、组织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等方面,开展“数据要素×”行动计划,以重大需求、多跨场景应用、重大改革为抓手,深化大模型应用,提升数智技术及智慧工具使用能力,打造政务服务、市场监管、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等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二要促进应用场景多元包容。超大城市韧性治理的关键在于能够及时抵御各种内外部风险冲击,要通过数智技术的应用,构建并迭代升级面向新兴未知风险的技术应用场景,尽可能实现对复杂风险情景下各类突发事件的全面覆盖,提高对复杂风险的动态适应能力,提升对不确定性风险的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治理效能提升。三要统筹城市治理效率安全。建设韧性城市要以效率为导向、以安全为重点,严格规范地评估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及技术发展水平,以风险可防可控、城市安全有序为技术赋能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城市治理效率和系统安全,既避免产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局面,也防止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治理窘境,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崭新范式。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