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三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数智赋能让超大城市治理更具韧性以“五个转变”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推进城市更新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第007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激发“三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数智赋能让超大城市治理更具韧性
以“五个转变”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
推进城市更新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激发“三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张伟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被赋予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具有战略区位重要、交通物流中枢、人口高度聚集、空间规模宏大、要素结构复杂等超大城市特点。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需要激发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源,以深化改革激发城市治理根本动力,以科技创新激发城市治理内驱动力,以文化繁荣激发城市治理生命活力,不断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深化改革激发城市治理根本动力。重庆作为超大城市,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应置身于国家战略腹地、西部陆海新通道、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个空间视野,清醒认识到巨型复杂系统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要继续深化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效能和安全韧性水平。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改革为牵引,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应急机制、服务群众响应机制,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综合评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个中心城市优势带动作用,高位统筹优化成渝两地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加快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平衡中心城区、渝西、渝东南、渝东北用地保障情况,将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区和重要节点区县倾斜。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西部省市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推动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以科技创新激发城市治理内驱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支撑。解决重庆超大城市治理面临的诸多难题,必须发挥好科技的支撑作用,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依托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持续丰富和打造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的综合应用场景,在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的现有基础上,持续打造“城市大脑”升级版,引领数字重庆建设不断深化、拓展、提升。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民生服务,弥补民生短板,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着力消除数据分散割据、数据“孤岛”、数据“堰塞湖”等现象,让城市中的各方主体依托“城市大脑”,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加大智慧城市管理人才引培力度,开设城市管理人员数字科技应用技能专题学习和实操训练,培养其在城市数字治理应用场景中的数字社交能力。

  以文化繁荣激发城市治理生命活力。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人文荟萃、底蕴厚重。推动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应坚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城市规划,保护城市文化遗址遗迹,通过传承城市记忆,让城市更有品质与厚度。加快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编制重庆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统筹全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空间布局,突出巴渝山水特色,保护市域“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自然山水格局,保护长江、嘉陵江、乌江主干文化线路,保护成渝古道、秦巴古道、酉水古道、渝黔古道主题文化线路,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巴蜀文化区域、三峡文化区域、武陵山民族文化区域。采用“小规模、渐进式”保护整治方式和“绣花”等微改造方式,有序合规推进有机更新和环境提升,增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历史地段的公共开放空间,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民记住乡愁。加快提炼重庆城市精神,筑牢城市软实力的精神内核,传承和发扬3000余年历史文化特色,把城市精神品格融入超大城市治理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跃升。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