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物的故事》想到的弦歌不辍,在时代的颠簸中沉淀清贵之气《行者孤旅》读后小记《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安南想象:交趾地方的奇迹、异物、幽灵和古怪》
第009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从《谷物的故事》想到的
弦歌不辍,在时代的颠簸中沉淀清贵之气
《行者孤旅》读后小记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
《安南想象:交趾地方的奇迹、异物、幽灵和古怪》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谷物的故事》想到的

蒲冠宇

  《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

  作者:崔凯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我一以贯之的爱好和习惯。周末,依例阅读。读到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后,感触良多,遂以成篇,笔记之。

  人类文明的演变史从最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划分可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一直到现在的信息时代,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结构又可分为原始社会文明、农业文明、工业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阶段。我们总是试图以不同的视角来深刻剖析和理解人类文明,深化文化认同和从历史中汲取前人智慧,从而增强跨地域文化沟通能力和促进科技发展。

  《谷物的故事》的作者崔凯则另辟蹊径,从谷物角度看人类历史,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谷物与人类的一万年、谷物的世界之旅、工业化时代的谷物、大国粮仓国之基石。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现代社会中打造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已成趋势,数字化智能化农业也已在农业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和关键技术中进行布局。科技发展赋能传统农业让人振奋,我们正在走出“乡土中国”,但与此同时高楼大厦也渐渐淡化了关于自然的原始记忆,城市的孩子认为在超市购买食物是理所当然,对农田几无了解,而这本书则让人重新审视谷物对于人类的意义。

  谷物孕育人类文明。人类在冰期被迫拓宽食谱,吃起了草籽,也即是谷物的祖先,从采集者转变为农民,从狩猎者转变为耕种者。而且谷物种子风干后含水率只有14%,便于储存和在冬天果腹。

  农业革命拉高了人类自身上限的重要一步。书中将不同文明的谷物历史传承条缕分析,在大交换时期,多种农作物先后传入中国,在农作物名称中带有“胡”“番”“洋”“西”的很多都是外来物种,这些物种也极大丰富了中国的食物体系。

  中国能够保持较大人口基数,离不开谷物。耕地数量和亩产量制约人口高速增长,欧美国家以肉类为主食,根据食物链转化体系,能量利用效率远没有以谷物为主食的中国高。而中国从30多年前勉强保持温饱需要食物配给,到2021年人均粮食达600千克,离不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良种、化肥和农药粮食增产的“三驾马车”。时至今日,父辈们仍难以忘记他们票证经济的时代,很多老一辈人也因此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而新一代人却很难感同身受。

  《谷物的故事》的作者还在书中提到几个我关心的话题,比如不吃碳水来减肥是否合理。有人为了减肥,忍饥挨饿地控制饮食量。蛋白质和脂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为大脑提供能量的只有碳水化合物。如果缺乏葡萄糖,大脑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症状等低血糖症状。如果热量摄入不足,健康就无从谈起。饮食健康的关键在于营养均衡。

  中国究竟能养活多少人?中国用8%的土地养活了世界18%人口的背后,是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不断迭代,当下的理想状态是给全世界的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但随着人口增加和肉蛋奶消费量增长,中国的粮食进口量也快速增加。2000—2021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占全球的份额已从5%提高至30%。环境负荷压力、水资源枯竭、碳中和等问题叠加在一起,按耕地面积折算,中国对外粮食依存度超过30%。由此可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任务还很艰巨。如今互联网一代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时代,餐桌空前丰盛,对人口和环境所面临的压力浑然不觉。

  谷物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存需求,更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崔凯教授用他丰富的史料素材,生动洒脱的文笔,将多年对谷物的历史研究娓娓道来,谷物的变迁史也是人类的变迁史,谷物是承载着人类文明和历史的重要符号。而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于进口,就会受制于人。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所言:“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谷物的故事》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谷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今天的中国要养活14亿人,面临资源紧缺和环境受限的现实压力,要解决粮食问题就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