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动力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双城经济圈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要坚持“民生为大”以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010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动力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双城经济圈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要坚持“民生为大”
以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动力

邹霞 吴希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四川省广安市考察,两省市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座谈会,聚焦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相互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川渝协同深化合作,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庆日报推出策划专题,以飨读者。

  ——编者

  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指出,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动力。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拥有国家战略定位、特殊区位、产业基础、良好生态、大数据智能化先行、科技创新资源平台六大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从“416”科技创新布局到“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一系列目标任务都指向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现代化新重庆的新质生产力。

  紧抓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吸引科技人才“强磁场”、原始创新“策源地”、赋能高质量发展“强引擎”作用,以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通过“四链融合”支撑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二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发挥科创平台支撑作用。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建设金凤、明月湖、广阳湾、嘉陵江四大重庆实验室,加快创建轻金属、卫星互联网应用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17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4个国家高新区引领、12个市级高新区支撑的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多层级多领域的科创平台“矩阵”,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提供坚实支撑。三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协同创新局面。企业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依托和体现。要加速培育新质市场主体,以更大力度、更有效举措组织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加大新兴领域、未来产业和新模式新业态企业的引育力度,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支持数智科技、未来健康和绿色低碳企业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用好“第一资源”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前提。一要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大力推动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发展,着力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行业紧缺的高端技术技能型领跑者和创新人才;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三位一体”融合发展,针对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学科设置和实践教育导向,推动跨领域跨组织跨学科协同创新。二要创新高水平人才引进模式。围绕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依托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各类人才计划,优化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全周期、全链条培育,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分类合理、层级科学、有机衔接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持体系。三要提高高质量人才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服务和长效激励机制,深入开展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健全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保障,构建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完善成果转化、决策咨询、团队培养等“一揽子”机制,推动人才引进“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人才服务的质量和温度。

  聚焦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论。一要聚焦产业转型。加快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是重庆迭代升级工业制造、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重要抓手。要锚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迭代升级产业结构,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不断巩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要聚焦崭新定位。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重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崭新定位,传递出中央对重庆“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殷切期望。要发挥“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明确“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功能。三要聚焦战略部署。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聚焦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相互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川渝协同,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进通道建设和创新突破为抓手,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综合立体交通内畅外联水平,充分挖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潜力,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