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 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新质生产力创新活力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第006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智慧医疗装备产业 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新质生产力创新活力
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5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新质生产力创新活力

郑航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学习、全面领悟、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如何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重庆大地全面落实落细落地,在做强制造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谱写新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这一主题,重庆日报推出策划专版,以飨读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抓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快速协同保护、金融服务机制、人才引育政策等方面工作,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优化知识产权产业服务体系,营造新质生产力创新环境。打造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态,为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支撑。一是优化知识产权生态服务链。建立以政府和企业为基础的政企合作知识产权研究发展中心,打造政府和高校联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链。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引导企业、科研院所明晰产业发展格局、技术创新方向和研发路径,提高研发创新起点。二是建立知识产权行业组织。明确知识产权行业组织的目标和定位,构建以政府引导为基础、行业自律管理为核心、企业自我约束为根本、社会公众监督为补充的知识产权组织体系,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创新环境。三是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加快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新集群,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建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分析制度,开展产业专利预警分析、专利布局和协同运用;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四是赋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电子证据区块链技术认证规则和司法审判、行政裁决统一认定标准,支持第三方电子存证平台合规运营;运用电子签名、数据加密、区块链等,开展知识产权数字公证服务。

  强化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障碍。知识产权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知识产权保护直接关系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的效果。一是推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数字化改革。以数据为核心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知识产权数字化协同保护,构建多跨协同、整体智治的知识产权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知识产权确权、运用探索,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使用;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衔接机制改革,构建知识产权案件从投诉(起诉)到判决全流程智能办理系统。二是建立司法协同保护机制。联合政府、法院建立线上线下协同、中心与站点协同、事前与事后协同的行政司法“府院三协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实现知识产权纠纷化解的部分行政司法资源集约化。三是引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信息的收集与报送、纠纷应对指导、风险防控培训宣传,推动实现24小时内海外涉诉风险信息推送,高效指导企业及时应对。

  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制,优化新质生产力资源配置。推动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提高知识产权的市场流动性,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一是建立知识产权许可费率评估体系。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司法部门、企业、金融机构、协会共同建立知识产权许可费率评估体系。通过对企业知识产权对外许可费率的调研评估并结合法院司法审判中知识产权赔偿额判赔标准,发布同类知识产权许可费指导价,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提供费率标准依据,撬动知识产权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转,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拓展资金链。二是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设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引导作用,支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带动风险投资更多投向拥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企业,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制度,通过政企银联动,强化融资需求对接。

  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引育政策,注入新质生产力人才动能。高质量引进知识产权评估、运营、维权等高层次人才,形成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人才梯队。一是优化细分人才招引政策。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针对高端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及运营平台,出台知识产权人才细分领域的招引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政策,为企业量身定制知识产权人才。二是加重招引政策“砝码”。借助高校教学科研基础和知识产权高能级平台优势,在服务提升、环境优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加大领军、涉外等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职称制度的宣传,抓牢重点领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强化知识产权职称的结果运用政策导向,引导创新主体发挥用人主体作用,让知识产权职称制度的改革红利真正落地见效。

  (作者系重庆两江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